- 【药品名称】:
- 盐酸伊达比星胶囊
- 【英文名称】:
- Idarubicin Hydrochloride Capsules
- 【批准文号】:
- H20150313
- 【处方类型】:
- 处方药Rx
- 【医保类型】:
- 非医保
- 【药品类型】:
- 化学药品
- 【 适 应 症 】:
-
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用于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线治疗以及复发或难治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因不能经静脉给予伊达比星时的治疗。盐酸伊达比星胶囊可与其他细胞毒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
2、晚期乳腺癌:盐酸伊达比星胶囊可用于不含蒽环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或激素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盐酸伊达比星胶囊可与其他抗癌药联合应用。
- 【用法用量】:
-
1、通常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推荐给药方案为:单独用药,日服每日30mg/m2,给药3天;或与其它抗白血病药物合用,口服每日15-30mg/m2,给药3天。
2、用于晚期乳腺癌推荐给药方案为:单独用药,日服每日45mg/m2,或分为3天连续使用(每日15mg/m2,根据血象的恢复情况每3-4星期重复应用)。
3、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时,盐酸伊达比星胶囊口服推荐剂量为:日服一次,35mg/m2。
4、采用上述剂量方案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血象状况和联合用药时其它细胞毒药物的剂量。
5、对于有肝脏损害的患者,伊达比星应减量使用(见“注意事项和警告”)。
6、在服用时应确保胶囊是完整的。应当用少量水整粒吞服,不应含化、咬碎或咀嚼。
7、建议盐酸伊达比星胶囊随易消化食物一起服用。
8、操作注意事项:
(1)从药瓶中将胶囊倒出并直接吞服,避免接触皮肤。
(2)在服用时应确保胶囊是完整的。应当用少量水整粒吞服,不应含化、咬碎或咀嚼。
(3)如果眼睛、皮肤或粘膜无意间接触了胶囊内的药粉,应立即用水彻底冲洗并立即就医。
- 【 副 作 用 】:
-
按照分类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如下:极常见(≥1/10),常见(≥1/100到<1/10),偶见(≥1/1,000到<1/100),罕见(≥1/10,000到<1/1,000),极罕见(<1/10,000),未知(现有数据无法估算)
1、感染和侵染:极常见感染;偶见脓毒血症/败血症。
2、良性、恶性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偶见继发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极常见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4、免疫系统异常:极罕见过敏反应。
5、内分泌异常:极常见厌食;偶见高尿酸血症。
6、神经系统异常:罕见脑出血。
7、心脏功能异常: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无症状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动过缓;偶见心电图异常(如:非特异性ST段改变)、心肌梗塞;极罕见心包炎、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
8、血管异常:常见局部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偶见休克;极罕见血栓栓塞、潮红。
9、胃肠道异常:极常见恶心、呕吐、粘膜炎/口腔炎、腹泻、腹痛或烧灼感;常见消化道出血、腹痛;偶见食道炎、结肠炎(包括严重小肠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伴穿孔);极罕见胃粘膜糜烂/溃疡。
10、肝胆异常:常见肝酶及胆红素升高。
11、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极常见脱发;常见皮疹、搔痒、放射性皮炎(“放射线回忆反应”);偶见皮肤和指甲色素沉着、荨麻疹;极罕见肢端红斑。
12、肾脏和泌尿系统异常:极常见给药后尿液红染,持续1-2天。
13、全身和给药部位异常:极常见发热;常见出血;偶见脱水。
14、造血系统异常:
(1)明显的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这对清除白血病细胞是必要的。
(2)在给药后的10-14天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降至最低值,在第三周细胞计数通常可恢复至正常值。发生严重骨髓抑制期间,有报道因感染和/或出血引起的死亡。
(3)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发热、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出血和组织缺氧,这些可导致死亡。若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建议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
15、心脏毒性:危及生命的CHF(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最严重的心肌病,并且是药物的累积剂量限制性毒性。
- 【 禁 忌 】:
-
1、对伊达比星或其辅料、其他蒽环类或蒽二酮类药物过敏。
2、严重肝功能损害。
3、严重肾功能损害。
4、严重心肌功能不全。
5、近期发生过心肌梗塞。
6、严重心律失常。
7、持续的骨髓抑制。
8、曾以伊达比星和/或其他蒽环类和蒽二酮类药物最大累积剂量治疗。
9、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 【 成 分 】:
-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伊达比星。
- 【 性 状 】:
- 本品内容物为淡橘红色块状物及粉末。
- 【注意事项】:
-
1、一般:
(1)伊达比星必须在有使用细胞毒药物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2)这可使疾病和/或其严重并发症(如出血,暴发性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伊达比星治疗开始前,患者应已从之前的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急性毒性反应(如口腔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身性感染)中恢复。
2、心功能:
(1)使用蒽环类药物有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表现为早期(即急性)或晚期(即迟发)事件。
(2)早期(即急性)事件伊达比星的早期心脏毒性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和/或心电图(ECG)异常,如非特异性ST-T波改变;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博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都有报道。这些不良事件通常对后续的迟发性心脏毒性的发生并无预示作用,很少有临床意义,而且通常无需为此停止伊达比星的治疗。
(3)晚期(即迟发)事件迟发性心脏毒性通常在治疗后期或在治疗结束后2至3个月内发生,但也有报道在治疗结束后数月到数年出现的迟发性事件。迟发性心肌病可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肺水肿、坠积性水肿、心脏肥大、肝脏肿大、少尿、腹水、胸腔积液和奔马律。也有亚急性症状,如心包炎/心肌炎的报道。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最严重的心肌病为危及生命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累积性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4)尚未规定静脉注射或口服伊达比星的累积剂量上限。但据报道,接受静脉注射剂量累积达150-290mg/m2的患者中有5%发生与伊达比星相关的心肌病。现有的数据显示,口服伊达比星总累积剂量可达400mg/m2,提示其导致心脏毒性的可能性较小。
(5)在使用伊达比星治疗前,需要进行心脏功能的评估,而且在整个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心脏功能,以尽可能地减少发生严重心脏功能损害的风险。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旦出现心脏功能损害的表现应立即停用伊达比星,可减小心脏毒性发生的风险。可以运用MUGA扫描(多门核素血管造影术)或者超声心动图(ECHO)对心脏功能进行反复的量化评估(对LVEF的评估)。推荐在基线的时候进行心电图、MUGA扫描或者ECHO检查,这尤其适合于那些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反复进行MUGA扫描或ECHO检查以评估左室射血分数,尤其是在使用高累积剂量蒽环类药物时。整个随访期间用于评估的技术要保持一致。
(6)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包括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或既往接受过纵膈/心脏周围区域的放射治疗,之前用过其他蒽环类药物或者蒽二酮药物、同时使用其他抑制心肌收缩功能的药物或者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例如曲妥珠单抗)。除非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严密的监测,否则蒽环类药物包括伊达比星不能与其他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停止使用其他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特别是具有长半衰期的药物例如曲妥珠单抗)之后接受蒽环类药物,也可能会增加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已报告的曲妥珠单抗半衰期约为28-38天并且在血循环中可以持续至27周。因此,如果可能,医师应该在停用曲妥珠单抗之后的27周内避免使用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但是,如果要在这段时间内使用蒽环类药物,须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对接受高累积剂量伊达比星及具有高危风险的患者应进行严格的心脏功能的监测。然而无论是否存在心脏毒性危险因素,在累积剂量较低时仍有可能发生心脏毒性。
(7)婴儿和儿童似乎对伊达比星诱发的心脏毒性更加易感,必须长期进行定期的心脏功能评估。
(8)伊达比星和其他蒽环类或蒽二酮类药物的毒性作用可能具有累积性。
3、血液毒性
(1)伊达比星是强烈的骨髓抑制剂。所有患者使用治疗剂量的本品都会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
(2)使用伊达比星前及每个周期中都应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白细胞(WBC)计数。剂量依赖性的、可逆的白细胞减少和/或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是伊达比星主要的血液学毒性,并且是伊达比星最常见的急性剂量限制性毒性。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很严重,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也有可能发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在用药后的10至14天达到最低点,但大部分患者的细胞计数会在第3周内恢复至正常范围。严重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出血、组织缺氧、甚至死亡。若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建议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
4、继发性白血病:有报道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包括伊达比星的患者中出现了继发性白血病,可伴或不伴白血病前期症状。下列情况下出现继发性白血病更为常见:当与作用机制为破坏DNA结构的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时,或患者既往多次使用细胞毒药物时,或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剂量加量时。此类白血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年。
5、胃肠道:
(1)伊达比星会引起呕吐反应。粘膜炎(主要是口腔炎,食管炎少见)通常会发生在给药后的早期,如果情况严重,数天后可能会进展为粘膜溃疡。绝大多数患者在给药后的第三周得以恢复。
(2)有时,对于患急性白血病或其他疾病或接受已知会引起胃肠道并发症药物的患者口服伊达比星,偶尔会发生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穿孔或出血)。对于有出血和/或穿孔高风险的活动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医生必须权衡口服伊达比星的益处与风险。
6、肝功能和/或肾功能:由于肝和/或肾功能损害会影响伊达比星的代谢,所以在临床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常规进行肝肾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使用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肌酐作为指标)。在一些III期临床试验中规定如果血清胆红素和/或肌酐水平超过2.0mg/100ml,则禁止使用伊达比星治疗。如果胆红素水平范围在1.2到2.0mg/100ml,其他蒽环类药物通常会减少50%的剂量。
7、肿瘤溶解综合征:使用伊达比星可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其原因是伴随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的迅速崩解而产生过度的嘌呤分解代谢(肿瘤溶解综合征)。因此在初始治疗开始后需要监测血尿酸、钾、磷酸钙、肌酐等情况。水化、碱化尿液、预防性使用别嘌呤醇防止高尿酸血症的出现,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肿瘤溶解综合症的发生。
8、免疫抑制效应/感染易感性增加:对于接受化疗药物包括伊达比星而导致免疫妥协的患者接种活疫苗或者减毒活疫苗可能会产生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正在接受伊达比星治疗的患者应当避免接种活疫苗。可以接种死疫苗或者灭活疫苗,但是对这些疫苗的免疫应答可能会降低。
9、生殖系统:建议接受伊达比星治疗的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如适当和可能,可咨询相关机构保存精子,因为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生育功能损伤(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0、其他:已有报道和其他细胞毒药物一样,使用伊达比星的患者有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的情况。本品给药后1到2天内可使尿液呈红色,应告知患者这一点。
11、关于某些成分的重要信息:本品含有乳糖。具有罕见遗传问题的患者,如半乳糖不耐受、缺少Lapp乳糖酶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不应使用此药。
12、对驾驶和使用机器能力的影响:未系统研究过伊达比星对驾车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1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生育力损害伊达比星可引起人类精子染色体的损伤。因此接受伊达比星治疗的男性在治疗后3个月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参见【注意事项】)。妊娠体外和体内的研究已经证实伊达比星具有潜在的胚胎毒性。但是没有对孕妇进行过充分的、严格对照的研究。育龄妇女应被告知采取避孕措施。只有当权衡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能在怀孕期间采用伊达比星治疗。且须将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告知患者。如适当和可能,应建议在完成治疗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首先进行遗传咨询。哺乳尚不清楚伊达比星及其代谢物是否经乳汁分泌。建议用本品化疗的母亲避免哺乳。
14、儿童用药:婴儿和儿童似乎对伊达比星诱发的心脏毒性更加易感,必须长期进行定期的心脏功能监测。参见【用法用量】。
15、老年用药:在败血症、贫血或输液速度过快时,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率失常,但上述症状通常是可逆的。
16、药物过量:过大剂量的注射用盐酸伊达比星可能在24小时内引起急性心肌毒性,一至二周内产生严重的骨髓抑制。在此期间应加强支持疗法和应用输血,无菌隔离护理等措施。也有报道蒽环类药物过量后引起的心力衰竭可于数月后出现。病人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时应予以相应治疗。
- 【药理作用】:
-
伊达比星属于细胞毒药物,是一种DNA嵌入剂,作用于拓扑异构酶II,从而抑制核酸合成。该化合物具有高亲脂性,与多柔比星和柔红霉素相比,细胞对药物的摄入增加。与柔红霉素相比,伊达比星具有更广的抗肿瘤谱,静脉或口服用药对鼠白血病和淋巴瘤更有效。
- 【储藏方法】:
- 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
-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病科
盐酸伊达比星胶囊属于抗肿瘤类药物。在临床当中,一般可以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晚期乳腺癌。但是在将该药物作用于晚期乳腺癌时,需要注意,本品不可以用于不含蒽环类药物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或者激素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另外,该药物可以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进行使用。 详情»
-
-
不孕不育检查
是否空腹:否
简介:不孕不育由女性的不孕症及男性的不育症合称而来,若夫妻在未采取避孕措.... 更多»
-
-
卵泡刺激素
是否空腹:是
简介:卵泡刺激素,也有称为促卵泡生成素,检验报告上有FSH的简称。人体内.... 更多»
-
-
B型尿钠肽
是否空腹:否
简介:B型尿钠肽(BNP)又称脑钠肽,该检查方法用血液检测。其临床意义与.... 更多»
-
-
睾酮
是否空腹:是
简介:睾酮,检验报告上标示为T。男性的睾酮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产生,受黄体.... 更多»
-
-
催乳素
是否空腹:是
简介:催乳素,也称为泌乳素,检验报告上标示为PRL。催乳素主要由腺垂体细.... 更多»
-
-
精液果糖检测
是否空腹:否
简介:精液中的果糖主要由精囊腺分泌,为精子活动提供能源,因此精浆的果糖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