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100单位/毫升,3毫升/支(笔芯) |
每片含利格列汀2.5mg与盐酸二甲双胍850mg |
|
生产企业 |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S20133006 |
国药准字J20171039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糖尿病。 |
本品可作为饮食控制和运动的辅助治疗,适用于适合接受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 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用以改善这些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
|
用法用量 |
用量 本品的用量因人而异,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为了达到理想血糖控制,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调整。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本品可以作为单一疗法治疗。对于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足以控制血糖的患者,本品可与口服降糖药合并用药。 如何起始治疗 从未使用过胰岛素的患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本品的推荐起始剂量为早餐前6单位,晚餐前6单位。本品开始时也可每日一次给药,晚餐前12单位。 如何转换为本品治疗 当患者由双时相人胰岛素转为本品治疗时,最初可采用相同剂量和方案。然后根据个体需要调整剂量。与所有胰岛素产品相同,建议在治疗转换以及其后最初数周内加强血糖监测。 如何强化治疗 本品可由每日一次强化至每日两次治疗。本品每日一次使用当剂量达到30单位时,通常推荐转化为每日两次给药,将剂量等分(50:50)在早餐前和晚餐前给药。 本品由每日两次转为每日三次治疗:将每日两次给药方案的早餐前剂量分到早餐和午餐前给药,从每日两次给药方案转为每日三次给药方案。 如何调整剂量 ?根据之前3天内最低餐前血糖水平调整本品的剂量。 ?在调整餐时注射剂量后需重新测定血糖水平。 ?可每周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达到目标HbA1c。 ?如近期曾发生低血糖,不可调高剂量。 ?如患者增加体力活动、改变日常饮食或伴发其他疾病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建议按下面的剂量调整指南进行剂量调整: 特殊人群 与所有胰岛素产品相同,对于特殊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个体需要调整本品剂量。 老年患者用药:本品可用于老年人;但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本品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经验有限。 肝肾损害:肾功能或肝功能损害时,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儿童用药:当优先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时,本品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6-9岁儿童临床数据有限。本品尚未在6岁以下儿童中进行研究。 用法 本品仅可用于皮下注射,绝不可用于静脉给药。也不可用于肌内注射。 本品也不可用于胰岛素泵。 本品经皮下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或腹壁。如方便,也可选择臀部或三角肌区域。注射点应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以降低脂肪代谢障碍风险。像所有胰岛素一样,剂量、注射部位、血流、温度及运动量均会影响其作用时间。 本品比双时相人胰岛素起效更快,所以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必要时,可在餐后立即给药。 处置和其他处理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针头和本品仅供一人专用。本品不可重新灌装使用。 重新混匀后的药液必须呈均匀的白色雾状,否则不可使用。 应向患者强调本品在使用前应立刻重新混匀的重要性。 不得使用冷冻过的本品。 建议患者每次注射后丢弃针头。 本品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重新灌装使用。 本品应与诺和诺德胰岛素注射系统和诺和针配合使用。 如患者同时接受本品和另一个胰岛素笔芯治疗,应分别使用两个胰岛素注射系统,每个注射系统分别用于注射不同种类的胰岛素。 作为预防措施,患者应随身多配备一支胰岛素注射装置,以防本品丢失或损害而影响用药。 患者如何使用本品的说明: 不得使用本品的情况: ?如您对门冬胰岛素或本品中所含任何其他成份过敏。 ?如您可疑大声低血糖。 ?本品不可用于胰岛素泵。 ?笔芯或含笔芯的装置坠落、损坏或挤压。 ?如果本品贮藏不当或被冷冻。 ?如果本品经混匀操作后不呈均匀的白色雾状。 ?如果混匀操作后笔芯内出现块状物,或有呈霜冻状的白色固体颗粒粘在笔芯底部或瓶壁上 使用本品前 ?检查标签并确定其中装有正确类型的胰岛素。 ?使用前请检查本品,包括橡皮活塞。如果笔芯已被损坏,或者未使用过的笔芯的橡皮活塞与白色条码带分离,即两者之间出现间隙,请不要使用本品。并请到供应商处更换。更详细的指导信息见胰岛素注射系统使用手册。 ?为防止污染,每次注射时应始终使用新针头。 ?针头和本品仅供一人专用。 本品用于皮下注射。本品决不能直接静脉或者肌肉注射。 请保证注射点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以降低发生硬结或皮肤损伤风险。患者自行注射的最佳注射部位为:腹壁、大腿前侧或上臂。腹壁给药起效更快。您需要保持定期测量血糖。 胰岛素的混匀 当笔芯尚未装入胰岛素注射系统时: ?第一次使用本品前:将笔芯在手掌间滚搓10次,注意保持笔芯水平。将笔芯上下摇动10次,以使笔芯内的玻璃球由一端移动到另一端。重复上述滚搓和摇动动作直至药液呈均匀的白色雾状为止。胰岛素达到室温时更易混匀。摇匀后应立即注射。 ?此后的每次注射:将装有笔芯的注射系统上下摇动至少10次,直至药液呈均匀的白色雾状为止。摇匀后应立即按下列步骤进行注册。 请检查笔芯中至少剩余12个单位的胰岛素,以保证充分混匀。如果剩余量少于12个单位,请更换新笔芯。 如何注射本品 ?本品皮下注射。患者应采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以及胰岛素注射系统用户手册中描述的注射技巧进行注射。 ?注射后针头应在皮下停留至少6秒,将按钮按到底,直至针头拔出。以确保正确注射,并可保证尽可能少的血液回流入针头或笔芯。 ?每次注射后都应卸下并丢弃针头,不可带针头存放。否则药液可能从针头漏出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
本品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有效性和耐受性来进行个体化确定,且不能超过最大推荐剂量2.5 mg利格列汀/1000 mg盐酸二甲双胍,每日两次。本品应每日两次,随餐服用。剂量应逐渐递增以减少由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 推荐的起始剂量: ? 已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起始剂量为2.5 mg利格列汀和当前剂量的二甲双胍,每日两次随餐服用。 ? 已分别使用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两种药物的患者,可换用含相同剂量的两种药物的本品。 未对之前曾使用过其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换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专门研究。由于会发生血糖控制上的变化,任何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变化都应当谨慎进行并加以适当的监测。 |
|
副作用 |
安全性总结 患者使用本品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胰岛素药理学作用有关。 低血糖是本品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发生的频率随患者人群、剂量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而变化。 胰岛素治疗初始阶段,可能发生屈光不正、水肿和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荨麻疹、炎症、瘀青、肿胀和瘙痒)。这些反应通常为一过性。快速改善血糖水平控制可能发生急性痛性神经病变,这种症状通常是可逆的。尽管快速改善血糖控制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会暂时性恶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长期改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风险。 不良反应列表 根据临床试验资料、根据MedDRA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反应如下所列。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未知(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估计发生频率)。 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 过敏反应 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可能包括全身性皮疹、瘙痒、出汗、胃肠道不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和血压下降)十分罕见,但有可能危及生命。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本品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远高于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 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和/或惊厥以及暂时性或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低血糖症状通常为突然发生,可能包括出冷汗、皮肤湿冷、疲劳、紧张或颤抖、焦虑、异常疲倦或虚弱、神志不清、注意力集中困难、嗜睡、过度饥饿、视力改变、头痛、恶心和心悸。临床试验表明,低血糖发生的频率随患者人群、剂量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在临床试验期间,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相比,低血糖的总体发生率没有差异。 脂肪代谢障碍 脂肪代谢障碍报告为偶见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代谢障碍。 |
临床试验经验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不同的、广泛的条件下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所观察到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能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直接进行比较,且可能并不能反应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发生率。 利格列汀/二甲双胍 通过281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期≥12周治疗的临床试验,对合并使用利格列汀(每日剂量为5 mg)和二甲双胍(每日平均剂量约为1800 mg)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对利格列汀+二甲双胍进行了3项安慰剂对照研究:2项研究的持续时间为24周,1项研究的持续时间为12周。在3项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在使用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有≥5%的患者(n=875)发生了不良事件,并且不良事件比在使用安慰剂+二甲双胍(n=539)的患者中更常见, 这些不良事件中包含鼻咽炎(5.7% vs 4.3%)。 在一项24周的析因设计研究中,使用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有≥5%的患者报告发生了不良事件,较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发生率高,见表1。 表 1 在一项24周的析因设计研究中,使用利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有≥5%的患者报告发生了不良反应,远大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 (详见说明) |
|
禁忌 |
对门冬胰岛素或本品中所含任何其他成份过敏。 低血糖发作时。 |
本品禁用于下列情况的患者: ? 肾功能损害(例如,男性血肌酐≥1.5 mg/dL,女性血肌酐≥1.4 mg/dL,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这可能是由于诸如循环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脓毒症等疾病所引起的 ? 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 有利格列汀超敏反应史,例如速发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剥脱性皮肤疾病、荨麻疹或支气管高反应性 ? 对二甲双胍过敏 |
|
成分 |
1ml混悬液含100单位(100U)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门冬胰岛素(相当于3.5mg),比例为30:70。其活性成份为门冬胰岛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生产)。 1支笔芯中含3ml,相当于300单位(300U)。 本品以间甲酚和苯酚为抑菌剂,每100ml本品中加入间甲酚0.172g和苯酚0.15g。 其他成份跟:甘油、锌(氯化物)、氯化钠、二水合磷酸氢二钠、硫酸鱼精蛋白、氢氧化钠(pH调节剂)或盐酸(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利格列汀和盐酸二甲双胍。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混悬液,振荡后应能均匀分散。在显微镜下观察,绝大多数晶体的长度应为1-20μm,晶体宽度不得过3μm。 |
本品为浅黄色椭圆形双凸薄膜衣片,一侧刻有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标志,另一侧刻有“D2/850”。 |
|
注意事项 |
特殊警告与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在跨时区旅行时,患者要在不同时间使用胰岛素和进餐,请在旅行前征求医生的意见。 高血糖 本品注射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时,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高血糖的最初症状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发生的,包括口渴、尿频、恶心、呕吐、嗜睡、皮肤潮红、干燥、口干、食欲减退以及呼气有丙酮味。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未经治疗的高血糖时间最终会导致酮症酸中毒,这可能是致命的。 低血糖 患者漏餐或进行无计划、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能导致低血糖。 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远高于需要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 与双时相人胰岛素相比,本品在注射6小时内有更为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这可能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或调整进餐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血糖控制有显著改善的患者(如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先兆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变,应提醒患者注意。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低血糖先兆症状可能会消失。 强化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可能性,因此,在增加剂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本品紧邻餐时注射,起效迅速,所以必须同时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及合并用药是否延迟失误的吸收。 伴有其他疾病时,特别是感染时,通常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会增加。伴发肾脏、肝脏疾病及影响肾上腺、垂体或甲状腺的疾病,可能需要改变胰岛素剂量。 患者换用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时,与先前使用的胰岛素相比,低血糖的早期先兆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变或不太显著。 由其他胰岛素转为本品治疗 患者换用另一种类型或品牌的胰岛素制剂的过程,必须在严密的医疗监控下进行。以下方面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剂量改变:胰岛素规格、品牌(生产厂)、类型、种类(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和/或生产工艺。患者从其他胰岛素专用本品后,可能需要调整每日注射次数或改变原来的剂量。如果需要调整剂量,则可以在首次给药时,或者在开始治疗的几周或几个月内进行调整。 注射部位异常 同所有胰岛素治疗一样,使用本品可能发生注射部位异常,包括疼痛、发红、荨麻疹、炎症、瘀青、肿胀和瘙痒。在同一注射区域内不断轮换注射点可能有助于减少和预防此类反应。注射部位反应通常于数日至数周内自行缓解。在很少的病例中,可能因注射部位异常而需中断本品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联合 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曾报告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发生,尤其是在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当联合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类药品治疗时需考虑此种风险的可能性。如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与症状,如体重增加和水肿。如发生任何心脏病症状的恶化,应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运动员慎用。 对驾驶或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低血糖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这些能力受损,会脏成危险(如在驾驶汽车和操作机械的过程中)。 应特别提醒患者注意避免在驾驶时出现低血糖,尤其是低血糖先兆症状不明显或缺乏及既往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上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患者能否安全操作。 |
乳酸酸中毒 二甲双胍 乳酸酸中毒是在使用本品治疗过程中,由于二甲双胍蓄积所引起的严重的代谢并发症,大约有50%的病例会导致死亡。乳酸酸中毒的发生也可能与一些病理生理条件有关,包括糖尿病以及当发生显著的组织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时。乳酸酸中毒的特点是血乳酸水平升高(>5 mmol/L),血pH值降低,电解质紊乱伴随阴离子间隙增加,以及乳酸/丙酮酸比升高。当二甲双胍作为乳酸酸中毒的原因时,二甲双胍的血浆浓度通常>5 μg/mL。 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报告的乳酸酸中毒发生率约为0.03例/1000患者年(大约有0.015例死亡病例/1000患者年)。在临床试验中暴露于二甲双胍的超过20,000患者年的病例中,无乳酸酸中毒报告。报告的乳酸酸中毒主要发生在有严重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中,包括内在的肾脏疾病和肾脏缺血,经常是在多种医疗/手术问题共存,以及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发生。患有需进行药物监管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特别是当伴有心脏不稳定或急性衰竭所致的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时,会增加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乳酸酸中毒风险会随着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和患者的年龄而增加。因此对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可以显著降低乳酸酸中毒的风险。特别是在对老年人进行治疗时,应仔细监测肾功能。只有当肌酐清除率的测定表明患者的肾功能未降低时,才能开始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另外,在出现与低氧血症、脱水或脓毒症相关的任何病情时,应立即停用二甲双胍。因为受损的肝功能可严重限制乳酸清除能力,经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证明患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应告诫患者勿过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 。另外,在进行任何的血管造影研究和需限制摄入食物或液体的手术前,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在使用托吡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预防癫痫和偏头痛时,可能导致剂量依赖性代谢性酸中毒,并可能增加二甲双胍诱导的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通常是不易察觉的并伴有非特异性症状,例如全身不适,肌痛,呼吸窘迫,嗜睡增加,以及非特异性腹部不适。更严重的酸中毒可能伴有下列症状,如体温降低,低血压和抵抗性心动过缓。应教会患者能及时识别和报告这些症状。当发生时应停用本品直至乳酸酸中毒被排除。胃肠道症状常见于开始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时,在长期使用稳定剂量的二甲双胍的受试者中较少观察到。长期使用稳定剂量的二甲双胍的受试者所报告的胃肠道症状可能由乳酸酸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所引起。 为排除乳酸酸中毒,可测定血清电解质,酮体,血糖,血pH值,乳酸水平,和血中二甲双胍水平。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其空腹静脉血浆乳酸水平超过了正常值上限但低于5 mmol/L时,不一定表明即将发生乳酸酸中毒而可能是由于其他机制所引起的,如糖尿病控制不佳或肥胖,剧烈的身体活动或者是样品处理技术问题。 任何患有代谢性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缺乏酮症酸中毒的证据(酮尿和酮血症)时应怀疑发生了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临床急症必须入院治疗。服用二甲双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及时制定支持性治疗措施。可对二甲双胍进行透析(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条件下清除可达170 mL/min),建议立即进行血液透析以除去蓄积的二甲双胍,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这些措施通常可使症状被迅速逆转并恢复。 胰腺炎 在服用利格列汀的患者中已有急性胰腺炎(包括致命性胰腺炎)的上市后报告。要格外留心胰腺炎的潜在体征和症状。一旦怀疑罹患胰腺炎,应立刻停止服用本品,并进行妥善处理。尚不知晓有胰腺炎既往史的患者,服用本品是否会增加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肾功能监测 虽然利格列汀经肾脏排泄很少,但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的。发生二甲双胍蓄积和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会随肾功能损害的程度而增加。因此,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本品。 在开始使用本品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每年至少评估一次肾功能,以确定肾功能正常。预计会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如老年人),应更频繁地评估肾功能,且一旦发现存在肾功能损害应立即停用本品。 如果因发生肾功能损害而停用本品,可继续使用相同的每日总剂量为5mg的利格列汀单药片剂进行治疗。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建议对利格列汀的剂量进行调整。 可能会影响肾功能或二甲双胍处置的伴随用药的使用 应谨慎使用可能会影响肾功能或使血流动力学产生重要变化或干扰二甲双胍处置的伴随用药。 放射学研究和外科手术 使用血管内碘造影剂的放射学研究(例如静脉尿路造影,静脉胆道造影,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可导致急性肾功能改变,并且已经被认为与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乳酸酸中毒有关。因此,计划进行此类研究的患者在研究开始前或研究时应暂时停用本品,并在研究后停用48小时,且只有在证明肾功能正常后方可再行使用。 在进行任何手术时,应暂时停用本品(除一些不限制摄入食物和液体的小手术之外),并且直至患者恢复进食同时肾功能评估正常后方可重新使用本品。 肝功能损害 由于肝功能损害被认为与一些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发生乳酸酸中毒的病例有关,当有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表明患者患有肝脏疾病时,一般应避免使用本品。 (详见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