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100单位/毫升,3毫升/支(笔芯) |
15mg(以吡格列酮计) |
|
生产企业 |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
通辽市华邦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S20133006 |
国药准字H2010003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糖尿病。 |
对于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盐酸吡格列酮可与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联合以改善和控制血糖盐酸吡格列酮可单独使用,当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它也可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2型糖尿病的控制还应包括营养咨询、必要的减肥和体育锻炼这些努力不仅在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时很重要,在药物维持治疗时也是如此。 |
|
用法用量 |
用量 本品的用量因人而异,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为了达到理想血糖控制,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调整。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本品可以作为单一疗法治疗。对于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足以控制血糖的患者,本品可与口服降糖药合并用药。 如何起始治疗 从未使用过胰岛素的患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本品的推荐起始剂量为早餐前6单位,晚餐前6单位。本品开始时也可每日一次给药,晚餐前12单位。 如何转换为本品治疗 当患者由双时相人胰岛素转为本品治疗时,最初可采用相同剂量和方案。然后根据个体需要调整剂量。与所有胰岛素产品相同,建议在治疗转换以及其后最初数周内加强血糖监测。 如何强化治疗 本品可由每日一次强化至每日两次治疗。本品每日一次使用当剂量达到30单位时,通常推荐转化为每日两次给药,将剂量等分(50:50)在早餐前和晚餐前给药。 本品由每日两次转为每日三次治疗:将每日两次给药方案的早餐前剂量分到早餐和午餐前给药,从每日两次给药方案转为每日三次给药方案。 如何调整剂量 ?根据之前3天内最低餐前血糖水平调整本品的剂量。 ?在调整餐时注射剂量后需重新测定血糖水平。 ?可每周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达到目标HbA1c。 ?如近期曾发生低血糖,不可调高剂量。 ?如患者增加体力活动、改变日常饮食或伴发其他疾病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建议按下面的剂量调整指南进行剂量调整: 特殊人群 与所有胰岛素产品相同,对于特殊人群,应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个体需要调整本品剂量。 老年患者用药:本品可用于老年人;但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本品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经验有限。 肝肾损害:肾功能或肝功能损害时,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儿童用药:当优先考虑使用预混胰岛素时,本品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6-9岁儿童临床数据有限。本品尚未在6岁以下儿童中进行研究。 用法 本品仅可用于皮下注射,绝不可用于静脉给药。也不可用于肌内注射。 本品也不可用于胰岛素泵。 本品经皮下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或腹壁。如方便,也可选择臀部或三角肌区域。注射点应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以降低脂肪代谢障碍风险。像所有胰岛素一样,剂量、注射部位、血流、温度及运动量均会影响其作用时间。 本品比双时相人胰岛素起效更快,所以一般须紧邻餐前注射。必要时,可在餐后立即给药。 处置和其他处理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针头和本品仅供一人专用。本品不可重新灌装使用。 重新混匀后的药液必须呈均匀的白色雾状,否则不可使用。 应向患者强调本品在使用前应立刻重新混匀的重要性。 不得使用冷冻过的本品。 建议患者每次注射后丢弃针头。 本品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重新灌装使用。 本品应与诺和诺德胰岛素注射系统和诺和针配合使用。 如患者同时接受本品和另一个胰岛素笔芯治疗,应分别使用两个胰岛素注射系统,每个注射系统分别用于注射不同种类的胰岛素。 作为预防措施,患者应随身多配备一支胰岛素注射装置,以防本品丢失或损害而影响用药。 患者如何使用本品的说明: 不得使用本品的情况: ?如您对门冬胰岛素或本品中所含任何其他成份过敏。 ?如您可疑大声低血糖。 ?本品不可用于胰岛素泵。 ?笔芯或含笔芯的装置坠落、损坏或挤压。 ?如果本品贮藏不当或被冷冻。 ?如果本品经混匀操作后不呈均匀的白色雾状。 ?如果混匀操作后笔芯内出现块状物,或有呈霜冻状的白色固体颗粒粘在笔芯底部或瓶壁上 使用本品前 ?检查标签并确定其中装有正确类型的胰岛素。 ?使用前请检查本品,包括橡皮活塞。如果笔芯已被损坏,或者未使用过的笔芯的橡皮活塞与白色条码带分离,即两者之间出现间隙,请不要使用本品。并请到供应商处更换。更详细的指导信息见胰岛素注射系统使用手册。 ?为防止污染,每次注射时应始终使用新针头。 ?针头和本品仅供一人专用。 本品用于皮下注射。本品决不能直接静脉或者肌肉注射。 请保证注射点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以降低发生硬结或皮肤损伤风险。患者自行注射的最佳注射部位为:腹壁、大腿前侧或上臂。腹壁给药起效更快。您需要保持定期测量血糖。 胰岛素的混匀 当笔芯尚未装入胰岛素注射系统时: ?第一次使用本品前:将笔芯在手掌间滚搓10次,注意保持笔芯水平。将笔芯上下摇动10次,以使笔芯内的玻璃球由一端移动到另一端。重复上述滚搓和摇动动作直至药液呈均匀的白色雾状为止。胰岛素达到室温时更易混匀。摇匀后应立即注射。 ?此后的每次注射:将装有笔芯的注射系统上下摇动至少10次,直至药液呈均匀的白色雾状为止。摇匀后应立即按下列步骤进行注册。 请检查笔芯中至少剩余12个单位的胰岛素,以保证充分混匀。如果剩余量少于12个单位,请更换新笔芯。 如何注射本品 ?本品皮下注射。患者应采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以及胰岛素注射系统用户手册中描述的注射技巧进行注射。 ?注射后针头应在皮下停留至少6秒,将按钮按到底,直至针头拔出。以确保正确注射,并可保证尽可能少的血液回流入针头或笔芯。 ?每次注射后都应卸下并丢弃针头,不可带针头存放。否则药液可能从针头漏出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
本品为分散片,使用时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早饭前或早饭后口服,通常,成人1日1次,每次服用吡格列酮15-30mg。另外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症状可作适当调整,但最大剂量为45mg。 |
|
副作用 |
安全性总结 患者使用本品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胰岛素药理学作用有关。 低血糖是本品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发生的频率随患者人群、剂量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而变化。 胰岛素治疗初始阶段,可能发生屈光不正、水肿和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荨麻疹、炎症、瘀青、肿胀和瘙痒)。这些反应通常为一过性。快速改善血糖水平控制可能发生急性痛性神经病变,这种症状通常是可逆的。尽管快速改善血糖控制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会暂时性恶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长期改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风险。 不良反应列表 根据临床试验资料、根据MedDRA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反应如下所列。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定义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未知(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估计发生频率)。 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 过敏反应 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可能包括全身性皮疹、瘙痒、出汗、胃肠道不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和血压下降)十分罕见,但有可能危及生命。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本品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远高于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 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和/或惊厥以及暂时性或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低血糖症状通常为突然发生,可能包括出冷汗、皮肤湿冷、疲劳、紧张或颤抖、焦虑、异常疲倦或虚弱、神志不清、注意力集中困难、嗜睡、过度饥饿、视力改变、头痛、恶心和心悸。临床试验表明,低血糖发生的频率随患者人群、剂量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在临床试验期间,门冬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相比,低血糖的总体发生率没有差异。 脂肪代谢障碍 脂肪代谢障碍报告为偶见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代谢障碍。 |
据国外文献报道 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中,超过3700名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超过2500名病人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超过1100名病人疗程达6个月或以上,超过450名病人疗程达1年或更久。 表-1显示了以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剂量7.5毫克、15毫克、30毫克、45毫克,1次/日),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类型 表-1安慰剂对照的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临床研究: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报道率达到5%的不良反应 (病人百分比) 安慰剂 盐酸吡格列酮 N=259 N=606 上呼吸道感染 8.5 13.2 头痛 6.9 9.1 鼻咽炎 4.6 6.3 肌痛 2.7 5.4 牙齿疾病 2.3 5.3 糖尿病变化 8.1 5.1 喉炎 0.8 5.1 盐酸吡格列酮与磺脲(N=373)、二甲双胍(N=168)或胰岛素(N=379)合用时,临床不良反应类型与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相仿,唯一例外是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发生率增加(吡格列酮:15%,安慰剂:7%)由于不良反应(除高糖血症外)退出临床试验的发生率,安慰剂组(2.8%)与盐酸吡格列酮组(3.3%)相仿。 与磺脲或胰岛素合用时,曾有病人出现轻至中度低血糖与一磺脲类药物合用时,安慰剂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为1%,盐酸吡格列酮组为2%与胰岛素合用时,安慰剂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为5%,15毫克盐酸吡格列酮组为8%,30毫克盐酸吡格列酮组为15%。 在美国进行的双盲研究显示,单药治疗时,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贫血发生率为1.0%,安慰剂治疗病人为0.0%与胰岛素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贫血发生率为1.6%,安慰剂治疗病人为1.6%与磺脲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0.3%,安慰剂治疗病人为1.6%,与二甲双胍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1.2%,安慰剂治疗病人为0.0%。 在美国进行的所有临床试验均显示,盐酸吡格列酮组病人水肿发生率比安慰剂治疗组高单药治疗时,盐酸吡格列酮组4.8%病人有水肿,安慰剂组为1.2%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发生率最高(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为15.3%,安慰剂组为7.0%)所有病例均仅为轻或中度。 黄斑水肿:有国外上市后的报道,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吡格列酮,发生或加重(糖尿病)黄斑水肿并伴有视力下降,但发生频率非常罕见尚未明确黄斑水肿是否与服用吡格列酮有直接关系如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医生应考虑是黄斑水肿可能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眼科医师进行的常规眼科检查除此之外,无论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或存在其它体格检查异常,只要出现任何一种视物症状就应迅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 骨折:在国外的一项关于2型糖尿患者(平均病程9-5年)的随机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注意到服用吡格列酮的女性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在平均为期34.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吡格列酮组的女性患者骨折发生率为5.1%(44/870),而安慰剂组仅为2.5%(23/905)这个差异在治疗开始一年后就出现了,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持续存在女性患者所发生的骨折为非椎骨骨折,包括下肢和远端上肢男性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的骨折发生率为1.7%(30/1735),与安慰剂组的2.1%(37/1728)没有明显增加在照顾使用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时,尤其是女生患者,要考虑到骨折的风险,并依据目前的护理标准注意评估和维持骨骼健康。 膀胱癌:在国外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与糖尿病患者使用吡格列酮相关的膀胱癌风险,长期服用吡格列酮有风险增加的趋势。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的中期分析显示,总体分析结果并没有显示膀胱癌的风险显著性增加(HR 1.2[95%CI 0.9—1.5],但分层分析显示治疗期为2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膀胱癌的风险有所增加(HR 1.4[95%CI 1.03—2.0])。另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使用吡格列酮与膀胱癌风险的增加相关(HR 1.22,[95%CI 1.05—1.43]),使用期为1年或更长时间的患者膀胱癌风险进一步升高(HR 1.34[95%CI 1.02—1.75])。 实验室异常 血液学:盐酸吡格列酮可能会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就全部临床研究而言,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病人血红蛋白均值降低了2%到4%。一般而言,此类变化出现在治疗最初的4到12周时,之后相对平稳。这些变化可能与盐酸吡格列酮造成血浆容量增加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有重要的临床血液学意义。 血清转氨酶水平:在美国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1526个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4名(0.26%),793个安慰剂治疗病人中共有2名(0.25%),ALT≥3倍正常高限。在美国进行的所有临床研究中,2561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11名(0.43%)ALT≥3倍正常高限。所有有随访值的病人升高都为可逆性的。在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群体中,最后一次访视时胆红素、AST、ALT、碱性磷酸酶和GGT的均值均低于基线测定时的均值。在美国,因为肝功能异常退出临床试验的病人不足0.12%。 在知情同意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导致肝衰竭的体质特异性药物反应(参见【注意事项】,一般,对肝脏的影响)。 CPK水平:临床试验中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时,曾观察到散发、短暂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有7位病人出现过一次、单独的CPK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数值为2150到8610)。7位病人中,5位继续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位是在试验结束后出现CPK升高的。这些升高均得以恢复,且无明显临床后遗症。这一情况与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关系尚未明确。 |
|
禁忌 |
对门冬胰岛素或本品中所含任何其他成份过敏。 低血糖发作时。 |
盐酸吡格列酮禁用于对本品或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 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或存在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的患者禁用本品。 |
|
成分 |
1ml混悬液含100单位(100U)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门冬胰岛素(相当于3.5mg),比例为30:70。其活性成份为门冬胰岛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生产)。 1支笔芯中含3ml,相当于300单位(300U)。 本品以间甲酚和苯酚为抑菌剂,每100ml本品中加入间甲酚0.172g和苯酚0.15g。 其他成份跟:甘油、锌(氯化物)、氯化钠、二水合磷酸氢二钠、硫酸鱼精蛋白、氢氧化钠(pH调节剂)或盐酸(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吡格列酮。 化学名为:(±) 5-{4-[2-(5-乙基-2-吡啶基)乙氧基]苯甲基}-2,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 分子式:C19H20N2O3S·HCl 分子量:392.9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混悬液,振荡后应能均匀分散。在显微镜下观察,绝大多数晶体的长度应为1-20μm,晶体宽度不得过3μm。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
|
注意事项 |
特殊警告与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在跨时区旅行时,患者要在不同时间使用胰岛素和进餐,请在旅行前征求医生的意见。 高血糖 本品注射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时,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高血糖的最初症状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发生的,包括口渴、尿频、恶心、呕吐、嗜睡、皮肤潮红、干燥、口干、食欲减退以及呼气有丙酮味。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未经治疗的高血糖时间最终会导致酮症酸中毒,这可能是致命的。 低血糖 患者漏餐或进行无计划、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能导致低血糖。 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远高于需要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 与双时相人胰岛素相比,本品在注射6小时内有更为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这可能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或调整进餐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血糖控制有显著改善的患者(如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先兆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变,应提醒患者注意。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低血糖先兆症状可能会消失。 强化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可能性,因此,在增加剂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本品紧邻餐时注射,起效迅速,所以必须同时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及合并用药是否延迟失误的吸收。 伴有其他疾病时,特别是感染时,通常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会增加。伴发肾脏、肝脏疾病及影响肾上腺、垂体或甲状腺的疾病,可能需要改变胰岛素剂量。 患者换用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时,与先前使用的胰岛素相比,低血糖的早期先兆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变或不太显著。 由其他胰岛素转为本品治疗 患者换用另一种类型或品牌的胰岛素制剂的过程,必须在严密的医疗监控下进行。以下方面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剂量改变:胰岛素规格、品牌(生产厂)、类型、种类(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和/或生产工艺。患者从其他胰岛素专用本品后,可能需要调整每日注射次数或改变原来的剂量。如果需要调整剂量,则可以在首次给药时,或者在开始治疗的几周或几个月内进行调整。 注射部位异常 同所有胰岛素治疗一样,使用本品可能发生注射部位异常,包括疼痛、发红、荨麻疹、炎症、瘀青、肿胀和瘙痒。在同一注射区域内不断轮换注射点可能有助于减少和预防此类反应。注射部位反应通常于数日至数周内自行缓解。在很少的病例中,可能因注射部位异常而需中断本品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联合 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曾报告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发生,尤其是在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当联合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类药品治疗时需考虑此种风险的可能性。如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与症状,如体重增加和水肿。如发生任何心脏病症状的恶化,应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运动员慎用。 对驾驶或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低血糖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这些能力受损,会脏成危险(如在驾驶汽车和操作机械的过程中)。 应特别提醒患者注意避免在驾驶时出现低血糖,尤其是低血糖先兆症状不明显或缺乏及既往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上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患者能否安全操作。 |
治疗开始之前,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解释膀胱癌风险。当发生任何血尿、尿急、排尿疼痛症状时,病人必须立即咨询医生。 服用吡格列酮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如尿液检查。如观察到异常,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此外,停止服用吡格列酮后应继续观察。 一般:盐酸吡格列酮仅能在胰岛素存在下发挥降糖作用,故不应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低血糖症:当患者联合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时,有发生低血糖症的风险,此时可能有必要降低同用药物的剂量。 排卵:绝经期前不排孵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噻唑烷二酮,包括盐酸吡格列酮的治疗可能导致重新排卵。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结果之一,这些患者如不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则有怀孕的风险。 血液学:盐酸吡格列酮可能造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降低。就所有临床研究而言,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病人的血红蛋白指标降低了2%到4%。这一变化主要出现在治疗开始的4到12周时,之后基本保持平稳。这些变化可能与血浆容积增加有关,在血液学方面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见【不良反应】,实验室异常,血液学)。 水肿:水肿病人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时应谨慎。在2型糖尿病双盲临床试验中,曾有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发生轻到中度水肿(参见【不良反应】)。 心脏:在临床前的试验中,噻唑烷二酮,包括吡格列酮,可造成血浆容积增加和由前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肥大。一有334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为期6个月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和一有至少350名2型糖尿病的长期(1年或以上)开放性研究中,超声心动显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平均左室质量指数无显著增加,平均心脏指数无显著降低。 在排除了按照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III级和IV级的病人后,在临床试验中未见与容量增加有关的严重心脏不良反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在盐酸吡格列酮临床试验中,不包括以NYHA标准心功能III级和IV级的病人。对于NYHA标准心功能III级和IV级的病人,盐酸吡格列酮不宜使用。 对肝脏的影响:曲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中的另一药物,它有体质特异的肝毒性。上市后的临床应用中,曾报道过罕见的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病例。在知情同意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照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曲格列酮组具临床意义的肝酶升高(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更多见,还报道了很少见的可逆性黄疸病例。 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研究中,共有超过4500名受试者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在美国进行的临床研究中,超过2500名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了盐酸吡格列酮。结果未发现有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和ALT升高。 在美国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1526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4名(0.26%),793名安慰剂治疗病人中共有2名(0.25%)出现过ALT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情况。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ALT的升高是可逆的,且不一定与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有关。 尽管无临床数据显示盐酸吡格列酮存在肝毒性或可使ALT升高,但吡格列酮与曲格列酮在结构上相似,而后者有体质特异性的肝毒性,并曾有罕见病例出现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将来盐酸吡格列酮投入广泛临床使用后,会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临床对照试验,会有上市后的临床数据,这样,盐酸吡格列酮对肝脏是否安全将更明确。在此之前,我们建议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的肝酶测定。在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所有病人均应测定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在治疗的第一年,每两个月再行测定,之后此项检查也应定期进行。当有症状提示病人肝功能异常,如:恶心、呕吐、腹痛、疲劳、食欲不振、尿色加深等时,也应进行肝功能测定,是否继续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在实验室测定基础上进行临床判断。如出现黄疸,应停药。 如病人有活动性肝病的证据或AL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5倍,不应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在基线测定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期间,肝酶轻度升高(ALT水平在1到2.5倍正常上限之间)的病人,应加以评估,判断肝酶升高的进程,对肝酶轻度升高的病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开始和继续都应谨慎,应进行适当的临床随访,包括更频繁的肝酶监测。如血清转氨酶水平再升高(ALT超过2.5倍正常上限),肝功能检查应更频繁,直到肝酶水平恢复正常或回到治疗前水平。如ALT超过3倍正常上限,应尽快重复检验。如ALT水平仍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病人出现黄疸,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中止。 对于使用曲格列酮出现过肝脏问题、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的病人,目前尚无数据说明使用吡格列酮是否安全。服用曲格列酮时出现黄疸的病人不应使用盐酸吡格列酮。使用曲格列酮时肝酶正常的病人,当换用盐酸吡格列酮时,我们建议在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至少有一周的清洗期。 实验室检查 为监测血糖对盐酸吡格列酮的反应,应定期测定FBG和HbA1C。所有病人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中均应定期进行肝酶监测。 病人宣教 对病人进行如下宣教是很重要的。病人应坚持饮食控制,定期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应激,如发热、外伤、感染、手术等期间,治疗可能需要调整,应提醒病人及时咨询。 应告知病人,治疗开始前要抽血检查肝功能,同样的检查在治疗的第一年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以后也要定期进行。应告知病人,有无法解释的恶心、呕吐、腹痛、疲劳、食欲不振、尿色加深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应告知病人,盐酸吡格列酮每日服药一次,服药与进餐无关。如漏服,次日不应加倍服药。 当与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时,会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以及其症状、治疗和易导致低血糖发生的情况均应向病人及亲属说明。 对于绝经期前无排卵的胰岛素抵抗病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能使排卵重新开始,有可能需考虑采取避孕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