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与功效:
1、下列疾病造成的疼痛性肌痉挛的改善:颈、肩及腰部疼痛等局部疼痛综合征。
2、下列疾病引起的中枢性肌强直:脑血管意外、手术后遗症(脊髓损伤、大脑损伤)脊髓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等疾病性侧索硬化症等。
副作用:
应用低剂量治疗疼痛性肌痉挛时,不良反应极少,通常轻微而短暂。包括嗜睡、疲乏、头昏、口干、恶心、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血压轻度降低。应用高剂量治疗中枢性肌强直时,上述不良反应较常见且明显。
据文献报道:
1、导致治疗终止的一般性的不良事件:在多剂量,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264名病人给予替扎尼定,261名给予安慰剂,药物处理组中包括几种严重的不良事件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安慰剂对照组频率更高。多剂量安慰剂对照研究中,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给药的患者在接受替扎尼定的264名病人中有45名(17%),给予安慰剂的261名患者中有13名(5%)。当退出治疗后,他们常常叙述有2个或以上的停止服药的理由。导致停药的最常出现的不良事件有:疲乏(3%),嗜睡(3%),口干(3%),肌痉挛程度或肌张力增加(2%)和头昏(2%)。其中,乏力,嗜睡/镇静,口干和头昏为最常发生的与替扎尼定相关的不良事件,有3/4的病人认为这些不良事件是轻度至中度,1/4的病人认为很严重;这些不良事件有剂量依赖性。
2、单剂量给予安慰剂对照的142名受试者参与的研究中,除了上述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外,还有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2%)。
3、研究中观察到的其他不良反应:在另外的1187例病人临床研究中观察替扎尼定的不良事件。这些研究,有的是随机双盲,有的是开放研究:有的为安慰剂对照研究,有的则未设立对照组;有的为门诊病人,有的为住院病人;有的采用逐渐增量的给药方案。最后的统计结果,以COSTART原则为标准,分为全身不良事件和各系统的不良事件。常见不良事件发生指发生率超过1/100,少见不良事件指发生率在1/100-1/1000之间,罕见的不良事件指发生率在1/1000以下。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这些不良事件发生于替扎尼定治疗过程中,但是不一定是由该药引起。
(1)全身的不良事件:
常见:发热。
少见:变态反应、念珠菌病、全身不适、脓肿、颈痛、败血症、死亡。
罕见:癌症、先天性畸形、自杀倾向。
(2)心血管系统:
少见:血管扩张、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偏头痛、心律失常。
罕见:心绞痛、冠状动脉疾患、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静脉炎、肺栓塞、室性期外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
(3)消化系统:
常见: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少见:吞咽困难、胆结石、粪便嵌塞、胃肠胀气、黑便、胃肠出血、肝炎。
罕见:呕血、胃肠炎、肝癌、小肠梗阻、肝损害。
(4)血液淋巴系统:
少见:皮肤淤斑、高胆固醇血症、贫血、高脂血症、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增多症、败血症。
罕见:皮肤淤点、紫癜、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
(5)营养和代谢系统:
少见: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体重减轻。
罕见: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高血糖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6)骨骼肌系统:
常见:肌无力、背痛。
少见:病理性骨折、关节痛、关节炎和滑囊炎。
(7)神经系统:
常见:抑郁、焦虑、感觉异常。
少见:震颤、情绪不稳定、惊厥、麻痹、思维异常、眩晕、怪梦、激动不安、丧失自我感、欣快感、偏头痛、感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神经痛。
极少见:痴呆、神经病。
(8)呼吸系统:
少见: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
罕见:哮喘。
(9)皮肤及附属器官:
常见:皮疹、出汗、皮肤溃疡。
少见:瘙痒、皮肤干燥、痤疮、秃头、荨麻疹。
罕见:表皮剥脱、皮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皮肤癌
(10)特殊感觉:
少见:耳痛、耳鸣、耳聋、青光眼、结合膜炎、眼痛、视神经炎、中耳炎、视网膜出血、视野缺损。
罕见:虹膜炎、眼萎缩。
(11)泌尿生殖系统:
少见:尿急、膀胱炎、尿潴留、月经过多、肾孟肾炎、肾结石、子宫纤维化扩大、阴道念珠菌感染、阴道炎。
罕见:蛋白尿、糖尿、血尿、子宫出血。
4、药物成瘾与依赖性:还没进行该药滥用成瘾的人体研究。猴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给药时,在超过人最大推荐用量(mg/m2)的35倍时,突然停药,可产生短暂的戒断症状,此短暂的戒断症状(活动增加、躯体震颤、对人敌对情绪)不能被纳洛酮逆转。
禁忌症:
1、对盐酸替扎尼定及其他组份过敏的病人禁用。
2、禁上替扎范定与氟伏沙明或环丙沙星(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2抑制剂)同时使用。临床研究显示替扎尼定与氟伏沙明或环丙沙星同时使用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消除半衰期t1/2、血药最大浓度Cmax、口服生物利用度)有所升高,而血浆清除率有所减低。这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