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0.05%*15g |
0.5mg |
|
生产企业 |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03337 |
国药准字H2019310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 成人:本品适用于各种皮质激素可缓解的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包括特异性湿疹和盘状湿疹;结节性痒疹;银屑病(泛发斑块型除外);神经性皮肤病包括单纯性苔藓;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接触性过敏;盘形红斑狼疮;泛发性红斑全身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辅助用药,虫咬皮炎;粟疹。 2. 儿童:低效皮质激素无效的一岁以上(含一岁)儿童在医生的指导下可用本品缓解特异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痒。患有皮质激素可缓解的其他皮肤病的儿童使用本品前应咨询医生。 |
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也适用于治疗2岁至<18岁慢性HBV感染代偿性肝病的核苷初治儿童患者,有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的证据或中度至重度炎症和/或纤维化的组织学证据。 |
|
用法用量 |
湿疹/皮炎 :成人及一岁以上(含一岁)儿童,每日一次将一薄层乳膏涂于患处。其它适应症:每日两次将一薄层乳膏涂于患处。使用持续时间应每日使用本品直至疾病症状得到控制。用药频率应控制在最低有效剂量。儿童应用本品时,若治疗7-14天未改善症状,则应停药并进行重新评估。若症状得到控制(通常于7-14天内),则需减少用药频率至最小有效剂量及最短用药时间。建议连续使用本品不长于4周。本品供局部使用。 |
患者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服用本品。恩替卡韦片应空腹服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推荐剂量:成人,口服本品,每天一次,每次0.5mg(0.5mg:1片)。拉米夫定治疗时发生病毒血症或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患者为每天一次,每次1.0mg(0.5mg:2片;1.0mg:1片)。儿童,儿童患者的治疗决定应该仔细考虑个体患者的需要,并参考现行儿童治疗指南,包括有价值的基线组织学信息,连续治疗的长期病毒学抑制获益必须权衡延长治疗的风险,包括耐药乙型肝炎病毒的出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性肝病儿童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升高应该至少持续6个月,HBeAg阴性儿童患者至少为12个月。体重32.6kg或以上患者每日剂量应该为本品0.5mg(0.5mg;1片),伴或不伴食物给药。体重小于32.6kg患者应该使用口服溶液。 |
|
副作用 |
丙酸氟替卡松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皮肤感染﹑感染性湿疹﹑病毒疣﹑单纯疱疹﹑脓疱疮﹑特异性皮炎﹑湿疹﹑湿疹恶化﹑红斑﹑烧灼感﹑刺痛﹑皮肤刺激﹑瘙痒﹑瘙痒恶化﹑毛囊炎﹑水疱﹑手指麻痹和皮肤干燥。在儿童进行的开放临床试验中,常见的副作用是:烧灼感﹑暗黑色红斑﹑红斑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非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风疹。若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发炎﹑毛囊炎﹑痤疮样皮疹﹑色素减退﹑口周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皮肤萎缩﹑皮纹和痱子等不良反应少见,但当采用封包疗法时其发生频率明显增加。长期和大量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表现为皮肤变薄﹑出现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多毛及色素减退。长期大量或大面积应用皮质激素,可通过充分的全身吸收而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此现象更易见于婴幼儿及采用封包治疗的患者。婴儿涂药后使用尿布也应视为封包治疗。在使用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过程中或停药后诱发脓疱型银屑病的情况罕见。曾有用药后皮肤病的症状和体症加重的报告。 |
成人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评价基于4项全球的临床试验:Al463014,Al463022,Al463026,Al463027以及3项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Al463012.A1463023,Al463056)。在这7项研究中,共有2596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在与拉米夫定对照的研究中.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的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相似。在国外进行的研究中,恩替卡韦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头痛、疲劳、眩晕、恶心。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普遍出现的不良事件有:头痛、疲劳、眩晕。在这4项研究中,分别有1%的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和4%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由于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异常而退出研究。 |
|
禁忌 |
1. 禁用于对本品中任一成份过敏者。 2. 禁用于玫瑰痤疮,寻常痤疮,酒渣鼻,口周皮炎,原发性皮肤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 3. 禁用于肛周及外阴瘙痒。 4. 禁用于真菌或细菌引发的原发皮肤感染。 5. 禁用于1岁以下婴儿的皮肤病,包括皮炎和尿布疹。 |
对本品或制剂中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慧润恩替卡韦片。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丙酸氟替卡松。 |
本品主要成分为:恩替卡韦。化学名称:2-氨基-9-[(1S,3R,4S)-4-羟基-3-羟甲基-2-亚甲基环戊基]-1,9-二氢-6H-嘌呤-6-酮一水合物。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乳膏 |
本品为糖衣片剂 |
|
注意事项 |
1. 局部应用皮质激素的全身吸收能可逆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导致治疗停止后糖皮质激素不足。局部应用皮质激素的全身吸收患者可见库欣综合征,高血糖症和糖尿病。 2. 局部大面积使用皮质激素并采用封包疗法的患者应定期采用ACTH兴奋试验﹑午前血浆类固醇测定和尿液游离类固醇测定以检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3. 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抑制,应撤药﹑减少用药频率或使用低效类固醇。通常停止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后HPA轴功能可恢复。罕见糖皮质激素不足,此时需全身应用皮质激素。若需全身应用皮质激素,请参见其使用说明书。 4. 儿童的相对体表面积较大,使用相同剂量时吸收量多,较易出现全身毒性,故用药时应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治疗剂量。 5. 儿童应尽量避免长期持续使用本品,连续应用丙酸氟替卡松4周以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6.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本品仅供外用。用于眼睑时应小心以防止药物进入眼内,从而避免局部刺激或诱发青光眼。 7. 本品可引起皮肤不良反应。出现局部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8. 除非有医生指导,否则使用本品时不应封包,也不应用于面部﹑腋下﹑腹股沟处。 9. 本品不能用于尿布皮炎。因使用尿布被视作封包,故本品不应用于尿布包裹处。 10. 若出现刺激,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皮质醇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通过治愈的失败及适宜的临床检测来诊断。 11. 面部在长期外用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较身体其他部门更易出现皮肤萎缩,在治疗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严重湿疹时须谨记。 12. 外用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存在一些危险,如停药后反跳复发﹑出现耐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皮肤防御功能受损所致局部或全身毒性。所以银屑病患者使用本品时,监测病情很重要。应用本品治疗儿童牛皮癣前应咨询医生。 13. 炎症性皮肤损伤合并感染时,应进行适宜的抗微生物治疗。皮肤感染时应停止外用皮质激素制剂,而采用抗生素全身给药治疗。封包治疗使局部温暖﹑湿润易引发细菌感染,所以封包治疗前应清洁皮肤。 |
1.乙型肝炎严重急性恶化有报告患者在停止乙肝抗病毒治疗(包括恩替卡韦)后,发生病情严重急性加剧。对停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至少持续几个月。如有必要,需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2.合并感染HIV尚未在HBV合并HIV感染并且未接受有效的HIV治疗的患者中评价恩替卡韦。有限的临床经验提示,如果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IV感染且未经抗HIV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出现对HIV核苷逆装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因此,不建议HBV合并感染HIV并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开始恩替卡韦治疗前应该检测所有患者的HIV抗体。尚未进行恩替卡韦治疗HIV感染的研究,因此,不建议将恩替卡韦用于抗HIV治疗。3.乳酸性酸中毒和重度肝肿大伴脂肪变性有单独核苷类似物治疗或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后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和肝肿大伴脂肪变性、甚至死亡的病例报告。发生此类事件的大部分患者为女性。肥胖和延长使用核苷类药物可能是此类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任何患者,在使用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肝脏疾病时,均应特别注意;然而,此类事件也曾发生在不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有乳酸酸中毒报道,多和肝功能失代偿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药物暴露相关。肝功能失代偿患者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较高。如果有临床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其发生了乳酸性酸中毒或明显的肝脏毒性(可能包括肝肿大和脂肪变性,甚至氨基转移酶也未见明显升高)时,应暂停服用慧润恩替卡韦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