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25mg |
3mg |
|
生产企业 |
双鹤药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20081 |
国药准字J2017001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怠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美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持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
帕利哌酮缓解释片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 |
|
用法用量 |
本品的用法为一天两次或一天一次。常用剂量:首剂1mg(一片),一天两次,如果能够耐受的话,第二天和第三天以每次1mg,一天两次的频率增加。第三天达到目标剂量:每次3mg,一天两次。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缓慢加量。每次8mg,每天一次的疗法也是安全和有效的。调整剂量的时间不应少于一周,每次增减 1-2mg。有效剂量为4-16mg/天,4-8mg/天产生最大效应。 |
本品推荐剂量为6mg,一日一次,早上服用,超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虽然没有系统性地确立6mg以上剂量是否具有其他益处,但一般的趋势是较高剂量具有较大的疗效。但必须权衡,因为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也会相应增多。因此,甘些患者可能从最高12mg/天的较高剂量中获益,而某些患者服用3mg/天的较低剂量已经足够。仅在经过临床评价后方可将剂量增加到6mg/天以上,而且间隔时间通常应大于5天。当提示需要增加剂量时,堆荐采用每次3mg/天的增量增加,推荐的最大剂量是12mg/天。 |
|
副作用 |
1.与服用本品有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疲劳、注意力下降、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物模糊、阴茎异常勃起、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淡漠、尿失禁、鼻炎、皮疹以及其它过敏反应。 3.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如:肌紧张、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和急性张力障碍。通过降低剂量或给予抗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药物可消除。 4.偶尔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5.会出现体重增加,水肿和肝酶水平升高的现象。 6.在国外临床研究中,报道了利培酮片治疗具有痴呆相关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85岁)的脑血管不良事件,如中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包括死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 7.偶尔会由于病人烦渴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sIADH)引发水中毒。 8.会引起血浆中催乳素浓度的增加,其相关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型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9.偶见迟发性运动障碍、恶性综合征、体温失调以及癫痫发作。 10.有轻度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下降的个例报道. |
1.会增高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2.脑血管不良反应,包括中风,痴呆相关性粗神症老年患者 3.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
|
禁忌 |
尚不明确 |
已经在接受利培酮和帕利哌酮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了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其中本品属于利培酮的代谢产物,因此禁忌用于已知对帕利哌酮、利培酮或本品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中。 |
|
成分 |
本品活性成份为氯氮平。 |
本品主要成分为帕利哌酮。 |
|
性状 |
本品为淡黄色片。 |
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或浅褐色薄膜衣片,或粉红色薄膜衣片。 |
|
注意事项 |
尚不明确 |
会增高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与安慰剂相比,使用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痴呆相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会增高,本品未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性精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