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5mg*16粒 |
4mg*10片/盒 |
|
| 生产企业 |
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80066 |
国药准字H20253801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
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 根据多部权威指南和共识,盐酸贝尼地平适用于常见高血压,可改善全天清晨和夜间血压控制,减少血压波动;舒张压(低压)≥90和(或)收缩压(高压)≥140或不耐受水肿、头晕头痛、心悸、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异常、勃起功能障碍等副作用的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的高血压患者。 |
|
| 用法用量 |
成人的初始剂量为每次5mg(每次一粒),每天一次,早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可将剂量增加,最大可增至10mg(每次二粒),每日一次,早饭后服用。 |
原发性高血压 成人用量通常为每次2-4mg, 早饭后口服,并应根据年龄及症状适当增减。效果不佳时,可增至每次8mg,1日1次。重症高血压患者,每次4-8mg, 1日1次,早饭后口服。 心绞痛 成人用量通常为每次4mg,1日2次,早晚各一次,饭后口服,并应根据年龄及症状适当增减。 |
|
| 副作用 |
西尼地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1.泌尿系统尿频、尿酸、肌酸、尿酸氮上升、尿沉渣阳性、尿蛋白阳性。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肩肌肉僵硬发困、失眠、手颤动、健忘。3.循环系统:面色潮红、心悸、燥热、心电图胸痛、畏寒、期外收缩、性功、异常(ST段减低、T波逆转)、低血压能障碍。4.消化系统AST、ALT、y-GTP上升等肝功能异便秘、腹胀,常、呕吐、腹痛、口渴。5.血液系统白细胞数、嗜中性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异常,过敏、药疹、瘙痒感,其他浮肿、疲倦、血清胆固醇上升、眼部干燥、充血、腓肠肌痉挛、味,血清K和P的异常觉异常、尿糖阳性、空腹时血糖、总蛋白、血清Ca和CRP异常。6.若出现以上异常,应及时询问医生并采取适当措施。 |
盐酸贝尼地平从注册临床试验至1997年10月期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样本量为4679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及临床检验值异常的分别为219例(发生率为4.7%)、361例。主要不良反应有心悸24例(0.5%)、颜面潮红22例(0.5%)、头痛20例(0.4%)等。 在 10425 例患者长达 3 年的研究中, 服用贝尼地平片后发生水肿的发生率仅 0.31%。另一项研究纳入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100例,2-4mg/次,1次/d;硝苯地平组100例,30mg/次,3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贝尼地平组8%,硝苯地平组21%。 |
|
| 禁忌 |
1.对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禁用。2.怀孕妇女禁用。3.由于会引起血压过低等症状,故高空作业、驾驶机动车及操作机器工作时应禁用。 |
心源性休克患者(有可能使症状恶化),孕妇或可能处于妊娠期的妇女禁用。 |
|
| 成分 |
本品活性成分是西尼地平。化学名称:(±)-3-(2-甲氧基乙基)-5-[3-苯基-2(E)-丙烯基]-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酯。分子式:C27H28N2O7分子量:492.53 |
盐酸贝尼地平。 |
|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颗粒或粉末。 |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淡黄色。 |
|
| 注意事项 |
1.老年患者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仔细观察药物的治疗反应。2.与地高辛合用时,应密切注意地高辛的毒性反应。3.肝功能不全患者服用西尼地平时,血浆西尼地平的浓度会增加,故应慎用。4.西尼地平在肝脏中代谢,故与药物合用时应注意。-抑制CYP3A4同工酶的药物,如:西咪替丁、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HIV蛋白酶抑制剂和氟西汀。-CYP3A4同工酶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和利福平。-需CYP3A4同工酶代谢的药物,如:环孢菌素。-抑制或诱导CYP2C19同工酶的药物。-需CYP2C19同工酶代谢的药物,如 |
分割后应尽快服用(分割后应避光保存并在60日内服用)。 【特殊人群用药】 妇女用药 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应避免用药[据报道,动物实验(大鼠、家兔)中可见胎仔毒性,妊娠晚期给药会延长妊娠期及分娩时间]。 哺乳期妇女不宜用药,不得已用药时应停止哺乳[据报道,动物实验(大鼠)中,可见药物在母乳中的分布]。 2.儿童用药 尚未确立对早产儿、新生儿、乳儿、幼儿或小儿的安全性(无使用经验)。 3.老年用药 通常,老年患者不宜过度降压。因此患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用药时,应从小剂量(2mg/日)开始,并注意观察用药情况,慎重给药为宜。 |
|















公众号
头条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