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0.5ml:5000AXa单位 |
0.25g*12片/盒 |
|
生产企业 |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60191 |
国药准字H20094082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适应症为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 |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初次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后动脉血栓性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血管性死亡)的预防。-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缺血性事件,特别是冠脉事件的预防。-预防慢性血透中动脉/静脉血栓的再次形成。-冠脉支架置入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预防。? |
|
用法用量 |
1ml低分子肝素相当于9500IU抗凝血因子Xa。 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脊髓/硬膜外麻醉或脊髓腰椎穿刺时,低分子肝素的给药时机应遵循特殊注意事项(参见【注意事项】) [u]皮下注射技术[/u] 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左右侧交替。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
口服:进餐时服。成人:通常每天0.25g~0.5g(1~2片)。老年人:尽管噻氯匹定药代动力学在老年人会有所变化,但每天0.5克剂量不会因年龄而影响其药理和治疗活性。 |
|
副作用 |
根据系统器官分类和发生频率将不良反应列举如下 使用下列惯例将不良反应根据发生频率进行分类: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和<1/10,不常见≥1/1000和<1/100,罕见≥1/10,000和<1/1000,非常罕见<1/10,000。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 非常常见:不同部位的出血,尤其是那些还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见【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 罕见:血小板减少症,有时是血栓性的(见【注意事项】),血小板增多症。 非常罕见:嗜酸细胞过多症,治疗终止后可逆。 免疫系统异常 非常罕见:超敏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和皮肤反应),类过敏反应。 代谢和营养异常 非常罕见:与肝素诱导的醛固酮抑制有关的可逆性高钾血症,尤其是那些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见【注意事项】)。 肝胆系统的异常 常见:转氢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的。 生殖系统和乳腺异常 非常罕见:阴茎异常勃起。 全身异常以及给药部位的情况 非常常见:注射部位的小血肿。 在某些病例中,可以见到硬结的出现,这并不是肝素引起的囊。这些硬结通常数天后消失。 常见:注射部位反应。 罕见:注射部位发生钙质沉着。 钙质沉着更常见于钙磷乘积异常的患者中,如在某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 非常罕见:皮肤坏死,通常发生于注射部位。 皮肤坏死的部位先出现紫癜或浸润性或疼痛性红斑点,伴有或不伴有全身体征。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即终止治疗。 |
血液:文献报道,在两个大型临床试验中,共有2048例一过性缺血性发作或中风病人接受噻氯匹定治疗已进行严密监测。发现2.4%的病人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其中包括0.8%严重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现象(<450/mm多出现在应用噻氯匹定头三个月,但不伴有典型的感染体征或其它临床症状,且其骨髓表现为典型的骨髓细胞前体减少。另外,罕见骨髓抑制或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有报告并发血小板减少症。2)出血:噻氯匹定治疗时可出现出血并发症,有报道手术前后出血情况(见注意事项)。3)胃肠道:可引起恶心和腹泻等胃肠道紊乱。腹泻通常是较轻或一过性的,且主要出现在治疗头三个月。这些症状通常不需要停药,1-2周之内会自行消失。罕见有严重腹泻、结肠炎报道。如症状严重和持续则应停药。4)皮肤:噻氯匹定可引起皮疹(斑丘疹或荨麻疹,常伴瘙痒),通常出现在治疗头三个月,发作平均时间为11天。停药后症状在几天内消失。5)肝脏:极少报道在治疗头三个月内出现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停药后预后良好。6)非常罕见有不同表现的免疫反应报道,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狼疮综合症和过敏性肾病。7)实验室指标异常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罕有全血细胞减少以及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或伴有溶血性贫血。肝功能:用药头几个月,偶有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和胆红素增高。胆固醇:长期应用噻氯匹定可出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用药后1-4个月,血清HDL-C,LDL-C,VLDL-C和甘油三酯升高8-10%,但继续治疗也不会进一步升高。脂蛋白亚组比例(特别是HDL与LDL)比例不会改变。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上述变化与年龄、性别、饮酒或糖尿病无关,对心血管危险也无影响。 |
|
禁忌 |
低分子肝素禁用于下列情况下: · 对低分子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中任何赋形剂过敏。 · 有使用低分子肝素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参见【注意事项】)。 · 与止血异常有关的活动性出血和出血风险的增加,除外不是由肝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可能引起出血的器质性损伤(如活动的消化溃疡)。 ·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接受血栓栓赛疾病,不稳定心绞痛以及肺Q波心肌梗塞治疗的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的患者。 一般不适宜在下列情况中使用本药: · 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 未控制的高血压。 一般不能同以下药物共同使用(参看【药物相互作用】) · 乙酰水杨酸(镇痛、解热剂量) ·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 右旋糖酐 · 噻氯匹啶 |
1、有出血倾向者。2、有出血倾向的器质性病变,如: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出血性脑血管事件。3、有出血时间延长的血液病。4、有噻氯匹定过敏史者。5、有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史者。? |
|
成分 |
赛博利主要成份是低分子肝素钙(那屈肝素钙),系由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糖(肝素)片段的钙盐。1ml注射液含低分子肝素钙9500IU抗Xa因子(欧洲药典单位,相当于WHO单位1025IU抗Xa因子)。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噻氯匹定。化学名:5-(2-氯苄基)-4,5,6,7-四氯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分子式:C14H14ClNS·HCl分子量:300.25 |
|
性状 |
赛博利为澄清或略显乳浊的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 |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呈白色或类白色。 |
|
注意事项 |
详见说明书 |
已观察到严重和有时是致命后果的血液和出血性不良反应(见不良反应),这些严重不良反应通常与下述有关:-不适当监测,延误诊断和不适当的治疗措施-联合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产品适应症,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用药。血液监测:在用药头三个月内,每两周和停药后15天内,应检查血细胞计数、分类和血小板计数。如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1,500/mm3)或血小板减少(<100,000/mm3)时应立即停药,并且应监测白细胞数及分类和血小板计数至正常。临床监测:凡用该药的所有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