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7.5mg*10片 |
2ml*10支 |
|
生产企业 |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10207 |
国药准字Z6202099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头节病)的症状治疗。 |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肢体关节肿胀、冷痛或刺痛,活动屈伸不利,阴雨天加重,舌有瘀斑,脉沉弦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上述证候者。 |
|
用法用量 |
本品口服,用水或流质进服吞咽。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次2片,一日一次,根据治疗后反应,剂量可减至l片。骨关节炎:一次1片,一日一次,如果需要,剂量可增至2片。对于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加的病人:治疗开始剂量一日1片。严重肾衰竭的病人透析时:剂量不应超过一日1片,美洛昔康片每日最大建议剂量为2片,儿童适用的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只限于成人使用。 |
肌内注射,一次1~2ml,一日1~2次。 |
|
副作用 |
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胀气,腹泻。 |
1、过敏反应:皮肤潮红、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 2、呼吸系统: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3、皮肤:皮疹、瘙痒、皮肤潮红等。 4、全身:寒战、畏寒、发热、疼痛、四肢发冷等。 5、用药部位:疼痛、红肿、屈伸不利等。 6、其他: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多汗等。 |
|
禁忌 |
以下情况禁用:1.对药物活性成分美洛昔康或其赋形剂己知过敏者。2.对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其他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后曾出现哮喘,鼻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荨麻疹等症状的病人不宜使用美洛昔康片。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4.严重肝功能不全者。5.非透析严重肾功能不全者。6.儿童和年龄小于15岁的青少年。7.孕妇或哺乳者。 |
1、对本品或含有黄瑞香根皮和茎皮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美洛昔康,其化学名称为4-羟基-2-甲墓-N-(5-甲基-2-噻唑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
黄瑞香的根皮和茎皮,辅料为:聚山梨酯80、苯甲醇、无水亚硫酸钠。 |
|
性状 |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淡黄色或黄色。 |
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明液体。 |
|
注意事项 |
1.与使用其他的NSAID一样,对于具有上消化道病史和正在使用抗凝剂的病人使用美洛昔康片应该注意,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该停止使用美洛昔康片。2.对出现粘膜与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并且考虑停止使用美洛昔康片。3.NSAID对在维持肾灌注中起支持作用的肾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因此对于肾血流和血容量减少的病人,使用NSAID可能助长明显的肾脏失代偿,但停用NSAID后,肾功能通常恢复到用药前水平。4.有很少情况NSAID可能会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髓质坏死或肾病综合症。5.对晚期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使用美洛昔康片的剂量不应高于7.5毫克。对中度或轻度肾损伤病人剂量可以不减(即肌酸酐清除率大于25ml/分的病人)。6.与使用大部分其他NSAID一样,偶有报道血清转氨酶或其他肝功能参数升高者,大部分情况只是很小和短暂高于正常范围。如果这一异常为显著或持续的,应停用美洛昔康片进行追踪检查。7.对于临床稳定的肝硬化病人剂量可以不减。8.在胃肠中消胆胺与美洛昔康片结合可加快美洛昔康的排除。9.通过肾前列腺素间接的作用NSAID会提高环孢菌素的肾毒性,在合用治疗期间要测定肾。10.因虚弱或衰竭病人对副作用耐受较差,故应仔细监护。与使用其他NSAID一样,对可能有肾、肝及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用药应加小心。11.药物对人驾车和使用机械的能力的影响没做过专门的研究。然而,当不良反应如眩晕和嗜睡出现时,建议限制这些活动。 |
1、本品有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报告,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超剂量、不长期连续用药,禁止静脉给药等。 4、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5、本品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用药前应认真检查本品,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6、本品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7、对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8、加强用药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