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80mg*7片 |
1.5mg |
|
生产企业 |
|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J20180016 |
国药准字H2005111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
本品原发性高血压。 |
|
用法用量 |
成人:应个体化给药。常用初始剂量为每次一片(40mg),每日一次。在20mg~80mg的剂量范围内,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与剂量有关。若用药后未达到理想血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此类利尿药与本品有协同降压作用.因替米沙坦在疗程开始后四至八周本品才能发挥最大药效,因此若欲加大药物剂量时,应对此予以考虑。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轻或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替米沙坦不通过血过滤清除。肝功能不全的病人:轻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本品用量每日不应超过40mg。老年人: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本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尚未建立 |
1.口服。每24小时服1粒,最好早晨服用。2.胶囊用水整粒吞服且不要嚼碎。3.加大剂量并不能提高吲达帕胺的抗高血压疗效,只能增加利尿作用。 |
|
副作用 |
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替米沙坦(41.4%)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安慰剂(43.9%)相似.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剂量无相关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种族亦无关.以下所列的不良反应是从临床试验中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的5788名高血压患者累计得到的.不良反应按发生频率分为:非常常见(>1/10) ;常见(>1/100,<1/10) ;少见(>1/1000,<1/100) ;罕见(>1/10000,<1/1000) ;非常罕见(<1/10000) 全身反应: 常见:后背痛(如坐骨神经痛),胸痛,流感样症状,感染症状(如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少见:视觉异常,多汗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常见:眩晕胃肠道系统:常见: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少见:口干,胃肠胀气肌肉骨骼系统:常见:关节痛,腿痉挛或腿痛,肌痛少见:腱鞘炎样症状精神系统:少见:焦虑呼吸系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和鼻炎皮肤和附件系统:常见:皮肤异常如湿疹另外,自替米沙坦上市后,个别病例报告发生红斑,瘙痒,晕厥,失眠,抑郁,胃部不适,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虚弱,工作效率下降.与其它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相似,极少数病例报道出现血管性水肿,荨麻症和其它相关不良反应.实验室发现:与安慰剂相比, 替米沙坦治疗组偶有发现血红蛋白下降或尿酸升高.血肌酐或肝脏酶的升高替米沙坦与安慰剂相似或低于安慰剂. |
大部分临床和实验室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噻嗪和相关利尿剂包括吲达帕胺可能引起下述情况:1.对血液及淋巴循环系统的影响罕见: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少见:头晕,疲劳,头痛,感觉异常。3.对心脏的影响罕见:心率失常,低血压。4.对胃肠道的影响少见:恶心,便秘,口干。罕见:胰腺炎。5.对肝胆的影响肝功能衰竭的病人可能引发肝性脑病。(参考禁忌及注意事项)罕见:肝功能改变。6.对皮肤及组织的影响过敏反应,主要是皮肤过敏,(一般出现斑丘疹,少数出现紫癜),易见于以往过敏及哮喘的病人。可能会使已有的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关于实验室参数7.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有低血钾症的发生:治疗4到6周后,有10%的病人出现血钾浓度小于3.4mmol/l,有4%的病人出现血钾浓度小于3.2mmol/l,经过12周治疗,病人平均血钾浓度降低0.2。mmol/l。8.低血钾症伴随的钾丢失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尤其严重。(参考注意事项)。. 低钠血症和血容量不足将引起脱水和体位性低血压。伴随的氯离子丢失会导致继发性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该反应发生的几率很少并且程度轻微。9.在治疗期间,血浆中尿酸及血糖增加:这些利尿药在用于患有痛风和糖尿病的病人时必须进行非常仔细的评估。10.罕见:高血钙症 |
|
禁忌 |
对本品活性成分及任一种赋形剂成分过敏者·妊娠中末期及哺乳者·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严重肾功能不良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 |
1.磺胺药过敏者禁用。2.严重肾功能衰竭者禁用。3.肝性脑病或严重肝功能衰竭者禁用。4.低血钾者禁用。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替米沙坦。 |
本品主要成份为吲达帕胺.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椭圆形片。 |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球形小丸。 |
|
注意事项 |
肝功能不全本品不得用于胆汁淤积,胆道阻塞性疾病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因为替米沙坦绝大部分通过胆汁排泄,而这些患者对本品的清除率可能降低.本品应慎用于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肾血管性高血压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侧功能肾肾动脉狭窄的病例,使用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而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增高.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患者本品不得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分钟,参见禁忌症).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测血钾水平及血肌酐值.尚无新近进行肾移植后短期内的患者使用本品的资料.血容量不足患者对于因使用强利尿剂治疗,限盐饮食,恶心或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血钠水平过低的患者,服用本品,特别是初次服用后,可能导致症状性低血压.因而,在使用本品之前,应先纠正血钠及血容量水平.与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的其它情况对于血管张力以及肾功能主要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病人(如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包括肾动脉狭窄的潜在肾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可影响该系统的药品,可引起急性低血压,高氮血症,少尿,或罕见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通常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无效,因此本品不推荐用于该类患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与使用其它血管扩张剂相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使用本品应特别注意.电解质不平衡:高钾血症使用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品,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尤其对于肾功能不良和/或心衰及糖尿病患者.但对于有此危险性的病人,服用本品期间,应严密监测血钾水平.基于使用其它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经验,本品与保钾类利尿药,钾离子补充剂,含钾的盐替代品或其它可升高血钾水平的药物(如肝素)合用可致血钾水平升高,因此与本品合用应谨慎.(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其它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类似,本品与其它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的降压效果在黑人低于对其它人种的疗效,这可能与黑人高血压人群的低肾素状态占较高优势有关.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一样,对于患有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过度降压可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风.对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影响未研究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影响.但是在驾驶和操作机器时必须注意,抗高血压治疗有时会引起头晕和瞌睡. |
警告: 1.对有肝病患者,噻嗪类利尿药和噻嗪类相关药会导致肝性脑病。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服用利尿药。 2.血钠:在治疗开始之前必须测定血钠含量,随后定期检测。任何利尿剂治疗都可能引起低血钠,有时产生严重后果。由于低血钠在早期时是无症状的,因此必须定期检测。对于一些高危病人,如老年人和肝硬化病人,应更频繁地定期检测血钠含量(参考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 3.血钾:噻嗪类及其有关的利尿剂的主要危险是引起缺钾和低钾血症。 4.对某些高危患者,如老年人和/或营养不良和/或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肝硬化合并浮肿和腹水的患者﹑冠心病和心衰患者等,必须预防低钾血症(血钾含量<3.5mmol/L)的危险。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低钾血症增加洋地黄制剂的心脏毒性和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心电图中长QT间期的患者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医源性的,用此药都有一定危险。低钾血症和心动过缓都是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有致命危险的扭转性室速的诱发因素。上述所有情况都需要经常地检测血钾含量。当开始服药后,第一周内就必须进行血钾测定,检测到低钾血症后应予以纠正。 5.血钙:噻嗪类利尿药可能降低尿钙排泄量,造成轻微并且短暂的血钙含量增加。血钙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前期未被发现的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而造成的。治疗前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 6.血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含量,尤其出现低钾血症时,更要监测血糖。 7.尿酸:高尿酸血症患者服此药后,痛风发作可能增加,应根据血液中尿酸含量调整给药剂量。 8.肾功能和利尿药的药效间关系:噻嗪类及其相关利尿药,只有在肾功能正常或轻微受损(成人血肌酐含量低于25mg/L,即220μmol/L)时,才能完全发挥作用。 (1)对老年人,血肌酐应根据年龄﹑重量和性别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可根据Cockroft,s公式:Clcr=(140-年龄)×体重/0.874×血肌酐,其中,年龄以“年”计算,体重单位:千克,血肌酐以微摩尔/升表示。此公式适用于老年男性,对女性患者,公式所得结果还应乘以0.85。 (2)服用利尿药后早期,所引起的水﹑钠丢失还会造成血容量减少,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由此可能引起血液中尿素和肌酐含量增加。这种功能性短暂地肾功能不足对于原来肾功能正常的个体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可能会恶化原已存在的肾功能不全。 (3)运动员:此药品含有的活性成分可能会导致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反应。运动员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