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5mg*10片 |
8mg*7片 |
|
生产企业 |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J20160082 |
国药准字J2015008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原发性高血压。 |
|
用法用量 |
1、口服,开始剂量为一日5-10mg,分1-2次服。 2、肾功能严重受损病人(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为一日2.5mg。 3、根据血压水平,可逐渐增加剂量,一般有效剂量为一日10-20mg,一日最大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mg。 4、本品可与其他降压药特别是利尿剂合用,降压作用明显增强,但不宜与潴钾利尿剂合用。 |
口服,一般成人1日1次,4-8mg坎地沙坦酯,必要时可增加剂量至12mg。 |
|
副作用 |
可有头晕、头痛、嗜睡、口干、疲劳、上腹部不适、恶心、心悸、胸闷、咳嗽、面红、皮疹和蛋白尿等。必要时减量。如出现白细胞减少,需停药。 |
1.严重的不良作用(发生率不明): (1)血管性水肿:有时出现面部﹑口唇﹑舌﹑咽﹑喉头等水肿为症状的血管性水肿,应进行仔细的观察,见到异常时,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晕厥和失去意识:过度的降压可能引起晕厥和暂时性失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特别是正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严格进行限盐疗法的患者﹑最近开始服用利尿降压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的迅速降低。因此,这些患者使用本药治疗应从较低的剂量开始服用。如有必要增加剂量,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缓慢进行。 (3)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4)高血钾患者:鉴于可能会出现高血钾,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5)肝功能恶化或黄疸:鉴于可能会出现AST(GOT)﹑ALT(GPT0,γ-GTP等值升高的肝功能障碍或黄疸,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6)粒细胞缺乏症:可能会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7)横纹肌溶解:可能会出现如表现为肌痛﹑虚弱﹑CK增加﹑血中和尿中的肌球蛋白。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8)间质性肺炎:可能会出现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检查异常等表现的间质性肺炎。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停止服药,并进行适当处理,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
|
禁忌 |
1、对本品过敏者活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忌用。 2、肾功能严重受损者慎用。 |
1.对本制剂的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 2.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马来酸依那普利。 |
坎地沙坦酯。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
本品为淡粉色片。 |
|
注意事项 |
1、个别病人,尤其是在应用利尿剂或血容量减少者,可能会引起血压过度下降,故首次剂量宜从2.5mg开始。 2、定期作白细胞计数和肾功能检测。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儿童用药:儿童慎用。 5、老年用药:未进行该项目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目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
1.慎重用药(对下列患者应慎重用药):(1)有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见2.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 (2)有高血钾的患者(见3.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 (3)有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使肝功能恶化。并且,据推测活性代谢物坎地沙坦的清除率降低,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慎重用药(参照【药代动力学】项)。 (4)有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过度降压,有可能使肾功能恶化,因此1日1次,从2mg开始服用,慎重用药)。 (5)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6)老年患者(参照【老年患者用药】项)。 4.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 (1)有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物时,由于肾血流和滤过压的降低可能会使肾功能危险性增加,除非被认为治疗必需,应尽量避免服用本药。 (2)由于可能加重高血钾,除非被认为治疗必需,有高血钾的患者,尽量避免服用本药。另外,有肾功能障碍和不可控制的糖尿病,由于这些患者易发展为高血钾,应密切注意血钾水平。 (3)由于服用本制剂,有时会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特别对下列患者服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增加剂量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状况,缓慢进行。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严格进行限盐疗法的患者。服用利尿降压药的患者(特别是最近开始服用利尿降压药的患者)。 (4)因降压作用,有时出现头晕﹑蹒跚,故进行高空作业﹑驾驶车辆等操纵时应注意。 (5)手术前24小时最好停止服用。 (6)药物交付时:PTP包装的药物应从PTP薄板中取出后服用(有报道因误服PTP薄板坚硬的锐角刺入食道粘膜,进而发生穿孔,并发纵隔炎等严重的合并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