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25mg |
15mg*10片 |
|
生产企业 |
邯郸滏荣制药有限公司 |
澳美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3021712 |
国药准字H20073067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口服 1、成人常用量:①抗风湿,初始剂量一次25~50mg,一日2~3次,一日最大量不应超过150mg。②镇痛,首剂一次25~50mg,继之 25mg,一日3次,直到疼痛缓解,可停药;③退热,一次6.25~12.5mg,一日不超过3次; 2、小儿常用量:一日按体重1.5~2.5mg/kg,分3~4次。待有效后减至最低量。 |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的症状治疗。 |
|
用法用量 |
口服 1、成人常用量:①抗风湿,初始剂量一次25~50mg,一日2~3次,一日最大量不应超过150mg。②镇痛,首剂一次25~50mg,继之 25mg,一日3次,直到疼痛缓解,可停药;③退热,一次6.25~12.5mg,一日不超过3次; 2、小儿常用量:一日按体重1.5~2.5mg/kg,分3~4次。待有效后减至最低量。 |
口服,用水或流质进服吞咽: 1.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次1片,一日一次,根据治疗后反应, 剂量可减至原规格l片; 2.骨关节炎:如果需要,剂量为可使用本品1片; 3.对于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加的病人:不可使用本品,推荐按说明使用原规格; 4.严重肾衰竭的病人透析时:不可使用本品,推荐按说明使用原规格; 5.美洛昔康片每日建议最大剂量为1片; 6.儿童适用的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只限于成人使用。 |
|
副作用 |
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多。 ①胃肠道: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反酸等症状,出现溃疡、胃出血及胃穿孔。 ②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焦虑及失眠等,严重者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 ③肾:出现血尿、水肿、肾功能不全,在老年人多见。 ④各型皮疹,最严重的为大疱性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 ⑤造血系统受抑制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等。 ⑥过敏反应,哮喘,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 |
a)总论 以下报导的一些不良反应可能与使用美洛昔康有关。下面列出的频率是在临床试验中得到的,没有调查相应的因果关系。这些信息是基于对3750个患者进行的超过18个月的临床试验得到的,患者每日口服美洛昔康片剂或胶囊剂量为7.5或15mg(治疗用药的平均时间为127天)。包括本产品上市后收到的可能与美洛昔康的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 用以下惯例表示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非常常见(≥1/10); 常见(≥1/100,<1/10); 少见(≥1/1000,<1/100): 罕见(≥1/10000,<1/1000); 非常罕见(<1/10000)。 b)不良反应 血液和淋巴系统失调: 常见:贫血。 少见:血细胞计数失调、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参见c部分)。 免疫系统失调: 罕见:过敏性/过敏样反应。 精神失调: 罕见:情绪障碍、失眠和做恶梦。 神经系统失调: 常见:轻微头晕、头痛。 少见:眩晕、耳鸣、嗜睡。 罕见:混乱。 眼部失调: 罕见:视力障碍包括视力模糊。 心脏失调: 少见:心悸。 血管失调: 少见:血压升高、潮红。 呼吸道、胸廓和纵膈系统失调: 罕见:个别患者在服用阿斯匹林或其它非类固醇抗炎药后出现哮喘发作。 胃肠道的: 常见: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症状、腹痛、便秘、胀气、腹泻。 少见: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食管炎。口炎。 罕见:胃肠道穿孔,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或胃肠道出血有时会比较严重,特别对于老年患者。 肝胆系统失调: 少见:短暂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罕见:肝炎。 皮肤和皮下组织失调: 常见:瘙痒、皮疹。 少见:荨麻疹。 罕见:Steven-Johnson综合征和毒性表皮坏死松懈、血管性水肿、大疱反应如多形红斑、感光过敏。 肾脏和泌尿系统失调: 少见:肾功能指标异常(如血清肌酐或尿素升高)。 罕见:肾衰。 全身系统; 常见;水肿包括下肢水肿。 c)关于个别特异性的严重的和/或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个别报导患者使用美洛昔康和其它有潜在骨髓毒性的药物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 |
|
禁忌 |
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病史者,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品或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
1.已知对本品过敏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3.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 4.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5.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吲哚美辛。 |
本品主要成份为美洛昔康。 |
|
性状 |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肠溶衣后显白色。 |
本品为淡黄色或黄色片。 |
|
注意事项 |
1. 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本品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2. 本品解热作用强,通常1次服6. 25mg或12. 5mg即可迅速大幅度退热,故应防止大汗和虚脱,补充足量液体。3. 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后此作用可持续1天,用药期间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也常增高。4. 下列情况应慎用、(1) 本品能导致水钠潴留,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2) 因本品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故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此外,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应慎用。5. 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1) 血象及肝、肾功能;(2) 个案报道提及本品能导致角膜沉着及视网膜改变(包括黄斑病变),遇有视力模糊时应立即作眼科检查。6. 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本品宜于饭后服用或与食物或制酸药同服。7. 本品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展,故必须同时应用能使疾病过程改善的药物。由于本品的毒副反应较大,治疗关节炎一般已不作首选用药,仅在其他非甾体药无效时才考虑应用。 |
- 有食管炎、胃炎和/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开始使用本品时应先确保治愈这些疾病。有这类病史的患者使用美洛昔康应定期注意这些疾病的复发可能。 - 有胃肠道症状或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回肠炎)应监测消化道不适的症状,特别是胃肠道出血的可能。 - 与使用其它的非类固醇抗炎药一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穿孔可在本品治疗的任何时期出现,个别情况下是致命的,可伴或不伴先兆症状,患者可有或无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史。对老年患者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穿孔的后果更为严重。 - 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停止使用本品。 - 已知非类固醇抗炎药包括美洛昔康可能会引起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和严重的有生命威胁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反应)。在这些情况下,应停止使用本品并进行仔细观察。 - 极少情况下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会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髓质坏死或肾病综合征。 - 与使用大部分其它非类固醇抗炎药一样,偶有报道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或其它肝功能参数升高者,包括血清肌酐和血尿氮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异常。大部分情况只是短暂的和轻微的异常。如果这一异常为显著的或持续的,应停用本品并进行追踪检查。 - 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导致钠、钾和水潴留以及影响利尿剂的促尿钠作用,使心衰或高血压患者症状加重。 - 非类固醇抗炎药对在维持肾灌注中起支持作用的肾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对于肾血流和血容量减少的患者,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可能使潜在的肾衰出现失代偿障碍。然而,停止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治疗后恢复到治疗以前的状态。这一风险可能与下列患者有关:老年患者、充血性心脏衰竭患者、肝硬变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或肾衰患者及使用利尿治疗的患者、以及因做大外科手术而导致血容量减少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对上述患者的利尿容量和肾功能应仔细监控。 - 老年患者、虚弱或衰弱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通常会差些,对这些患者应仔细监视。与使用其它非类固醇抗炎药一样,在对更易遭受肾、肝或心脏功能损伤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 - 即使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也不能超过每日最大推荐剂量或在治疗中加入另外一种非类固醇抗炎药,因为这会增加毒性作用而疗效未必增加。如果治疗若干天后症状没有改善,应重新评价治疗效果。 - 美洛昔康,和其它非类固醇抗炎药一样,可能会掩盖基础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 使用美洛昔康,和任何已知抑制环氧合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一样,可能会损伤生育力,因此准备受孕的妇女不推荐使用本品。对受孕困难或正接受不孕检查的妇女,应停用美洛昔康。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没有就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进行专门的研究。根据其药效学特性和已报导的药物不良反应,美洛昔康对此能力应没有或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如果出现视觉障碍或嗜睡,眩晕或发生其它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建议避免驾驶和操作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