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10mg*7s |
75mg |
|
生产企业 |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93090 |
H20180041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1.适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预防髋部和脊柱骨折(椎骨压缩性骨折); 2.适用于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以增加骨量。 |
本品适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应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 |
|
用法用量 |
本品必须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喝饮料或应用其它药物治疗之前的至少半小时,用白水送服,因为其它饮料(包括矿泉水)、食物和一些药物有可能会降低本品吸收(见(药物相互作用)) 详见说明书。 |
应由具抗癌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开始并监督本品治疗。 推荐剂量 哌柏西利的推荐剂量为125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21天,之后停药7天(3/1给药方案),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应当持续进行,除非患者不再有临床获益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当与来曲唑联用时,来曲唑的推荐剂量为2.5mg,口服,每天一次,在整个28天治疗周期连续服药。具体请参见来曲唑批准的说明书。 给药方法 口服。应与食物同服,最好随餐服药以确保哌柏西利暴露量一致(见[药代动力学])。哌柏西利不得与葡萄柚或葡萄柚汁同服(见[药物相互作用])。 哌柏西利胶囊应整粒吞服(吞服前不得咀嚼、压碎或打开胶囊)。如果胶囊出现破损、裂纹或其他不完整的情况,则不得服用。 应鼓励患者在每天大约相同的时间服药。如果患者呕吐或者漏服,当天不得补服。应照常进行下次服药。 剂量调整 建议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中,接受哌柏西利治疗的患者报告的最常见(≥20%)的任何级别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疲乏、恶心、口腔炎、贫血、脱发和腹泻。哌柏西利的最常见(≥2%)的≥3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疲乏和感染。 在研究PALOMA-2中评估了哌柏西利(125mg/天)联合来曲唑(2.5mg/天)治疗对照安慰剂联合来曲唑治疗的安全性。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9.8个月,而安慰剂联合来曲唑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3.8个月。在接受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患者中,有36%的患者因任何级别的不良反应而减量。43/444(9.7%)例接受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患者以及13/222(5.9%)例接受安慰剂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患者发生了与不良反应相关的永久停药。(详见说明书) |
|
副作用 |
临床研究 在临床研究中,该品一般耐受性良好。在一些长达5年的研究中,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一般不需要停止治疗。 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两项(美国和多国)大型、实际上设计完全相同的为期三年、安慰剂对照、双盲、多中心研究中,每天应用该品10mg,结果显示其总的安全性情况与安慰剂组相似。研究者所报告的在≥1%的每天接受该品10mg每天的病人中,所发生的可能、很可能或一定和药物相关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包括:腹痛(该品6.6%,安慰剂4.8%)、消化不良(3.6%,3.5%)、食管溃疡(1.5%,0.0%)、吞咽困难(1.0%,0.0%)和腹胀(1.0%,0.8%)。 皮疹和红斑很少发生。 另外,研究者所报告的在≥1%的接受该品10mg每天治疗的病人中,发生的可能、很可能或一定与药物相关的,而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有:肌肉骨骼疼痛(该品4.1%,安慰剂2.5%)、便秘(3.1%,1.8%)、腹泻(3.1%,1.8%)、胀气(2.6%,0.5%)和头痛(2.6%,1.5%)。 在以上研究的2年延长期(治疗4和5年)中,该品10mg/天的总体安全性状况与有安慰剂对照的3年期间所观察到的相似。另外,由于任何临床不良反应而停用该品每天10mg的患者比例也与该研究的前3年相似。 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 在一项为期两年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146名每日服用该品10mg 的男性患者的安全性资料与绝经后妇女的一致。 其它研究 一项十周的内窥镜研究(包括男女性共277人,平均年龄55)发现,该品每周一次70mg的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引起上消化道病变方面没有差别。 另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包括男女性共335人,平均年龄50岁)发现,该品每周一次70mg的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总的安全性与耐受性方面相似,并且,男女之间没有差别。 产品上市后经验 药品上市应用后已报告的不良反应如下: 全身反应: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和罕见的血管性水肿。同其他二膦酸盐一样,在开始服用该品时,会发生一过性的急性期的反应(肌痛,不适和罕见发烧)。在存在诱因条件时,会发生罕见的低钙血症。罕见的外周性水肿。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管炎、食道糜烂、食管溃疡、罕见食管狭窄或穿孔、口咽溃疡;罕见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某些较为严重并伴有并发症,尽管它们与药物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见[注意事项]及[用法用量])。在拔牙和/或局部感染愈合延迟时,会发生罕见的局部下颌骨坏死(见[注意事项])。 肌肉骨骼:骨、关节、和./或肌肉疼痛,罕见严重和/或致残的情况(见[注意事项]);关节肿胀。 皮肤:皮疹(偶伴对光过敏),搔痒。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毒性表皮坏死松懈。 特殊感觉:罕见眼色素层炎,罕见巩膜炎或巩膜外表层炎。 实验室结果 在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该品组分别有18%和10%的病人发生无症状性、轻微且短暂的血清钙和血清磷的下降,安慰剂组中分别为12%和3%。但是血清钙<8.0mg/ dL (2.0mmol/L)和血清磷≤2.0mgP/dL(0.65mmol/L)的发生率,两组情况相似。[5] 禁忌 ●导致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异常,例如狭窄或驰缓不能 ●不能站立或坐直至少30分钟者 ●对本产品任何成份过敏者 ●低钙血症(见[注意事项]) |
|
|
禁忌 |
(1)导致食管排空延迟的食管异常,例如狭窄或驰缓不能。 (2)不能站立或坐直至少30分钟者。 (3)对本产品任何成份过敏者 (4)低钙血症(见[注意事项]) |
对活性成分或章节[成分]项下所列的任一辅料过敏者禁用。 禁止使用含圣约翰草的制品(见[药代相互作用]) |
|
成分 |
主要成份为阿仑膦酸钠 化学名称:(4-氨基-1-羟基亚丁 基)二膦酸单钠盐三水合物。 分子式:C4H12NNaO7P2·3H2O 分子量:325.12 |
本品主要成份为哌柏西利 其化学名称为: 6-乙酰基-8-环戊基-5-甲基-2-[[5-(1-哌嗪基)-2-吡啶基]氨基]吡啶[2,3-d]嘧啶-7(8H)-酮 分子量:447.54 辅料名称:微晶纤维素、单水乳糖、羧甲基淀粉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至黄色粉末 |
|
注意事项 |
和其它二磷酸盐一样,该品可能对上消化道粘膜产生局部刺激。 在服用该品的病人中,已报告的食管不良事件有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罕有食管狭窄或穿孔的报告。其中有些病例,因这些不良事件而需住院治疗。因此,医生应该警惕可能发生食管反应的任何症状和体征,应指导病人如果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胸骨后疼痛或新发胃灼热或胃灼热加重,停用该品并就医。 在服用该品后躺卧、和/或不用一满杯水送服药物、和/或出现提示食管刺激的症状后仍继续服药的病人,发生严重食管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大。因此,提供病人详尽的用药指导,让其充分理解是很重要的(见[用法用量])。 尽管在广泛的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危险性的增加,上市后却有极少量的报告,某些较为严重并伴有并发症。 因为该品对上消化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可能加重潜在的疾病,故应慎用于患有活动性上消化道疾病如吞咽困难、食管疾病、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或最近有胃肠道病史,如消化道溃疡或活动性胃肠道出血或消化道手术(除外幽门成形术)的病人。 为了便于将该品送至胃部从而降低对食管的刺激,应指导病人用一满杯水吞服药物,并且在至少30分钟内及在当天第一次进食之前不要躺卧。病人不应该咀嚼或吮吸药片,以防口咽部溃疡。应该特别指导病人在就寝前或清早起床前不要服用该品。应该告诉病人,若不遵医嘱就可能增加出现食管问题的危险性。应该告诉病人,如果发生食管疾病的症状(如吞咽困难或疼痛、胸骨后疼痛或新发胃灼热或胃灼热加重),应该停服该品并请医生诊断治疗。 应当告诉病人,如果漏服了一次每周剂量,应当在记起后的早晨服用一片。不可在同一天服用两片,而应按其最初选择的日期计划,仍然每周服用一片。 肌酐清除率<35ml/min的病人,不推荐应用该品(见[用法用量])。 除雌激素缺乏和老龄之外,还应考虑其它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在开始应用该品治疗之前,必须先纠正低钙血症(见[禁忌])。其它影响矿物质代谢的异常(例如维生素D缺乏),也应该得到有效治疗。由于阿仑膦酸钠可增加骨密度,因此可出现轻度的、无症状的血钙和磷酸盐下降,特别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可能他们的钙吸收减少。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很重要的。 |
绝经前/围绝经期女性 鉴于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绝经前/围绝经期女性接受哌柏西利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时,必须进行卵巢切除或使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HormoneReleasingHormone,LHRH)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于绝经前/围绝经期女性的研究中,仅与LHRH激动剂联合用药。 危重内脏疾病(转移) 尚未在危重的有内脏疾病(转移)患者中研究哌柏西利的疗效和安全性(见[临床试验])。 血液学毒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临床研究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中大约有2%的接受哌柏西利治疗的患者曾报告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报告了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败血症引起的死亡。应在哌柏西利治疗开始前、每个周期开始时、前两个周期的第15天以及出现临床指征时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对于出现3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建议中断给药、减少剂量或延迟开始治疗周期,并进行密切监测。(详见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