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0.2g |
0.15g |
|
生产企业 |
赤峰万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5020504 |
国药准字H2009006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及卓-艾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
尼扎替丁分散片用于治疗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良性胃溃疡;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用于治疗经内镜诊断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引起的胃灼热(烧心)症状。 |
|
用法用量 |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病理性高分泌状态,一次0.2~0.4g(1-2片),一日4次,餐后及睡前服,或一次0.8g, 睡前1次服。 2.预防溃疡复发,一次0.4g(2片),睡前服。 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减为一次0.2g(1片),12小时1次。 4.老年患者用量酌减。 5.小儿:口服,一次按体重 5~10mg/Kg,一日2~4次。 |
本品为分散片,可直接口服/吞服,或将本品适量投入约100ml水中,振摇分散后口服。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良性胃溃疡:成人一日1次,一次300mg(2片),睡前口服;或者一日二次,一次150mg(1片),疗程可用至8周。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成人一日1次,一次150mg(1片),睡前口服。胃食管反流病及胃灼热症状:成人一日2次,一次150mg(1片),疗程可以用至12周。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按以下方案减量服用: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良性胃溃疡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肌酐清除率20-50ml/min,150mg剂量,每日1次;肌酐清除率<20ml/min,150mg剂量,隔日1次。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后的维持治疗:肌酐清除率20-50ml/min,150mg剂量,隔日1次,肌酐清除率<20ml/min,150mg剂量,每三日1次。部分老年患者肌酐清除率可能低于5Oml/min,根据肾功能损害者的药代动力学资料,这部分老年患者的药物用量应相应减少;肾功能不全者的药物用量减少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尚未评估。 |
|
副作用 |
本品的不良反应总体上讲并不常见,且通常在继续用药或停药后可消失。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头晕、乏力、头痛和皮疹等。 2.本品有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用药剂量较大(每日在1.6g以上)时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溢乳、性欲减退、阳痿、精子计数减少等,停药后即可消失。 3.本品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偶见精神紊乱,多见于老年、幼儿、重病患者,停药后48小时内能恢复。在治疗酗酒者的胃肠道合并症时,可出现震颤性谵妄,酷似戒酒综合征。 4.本品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关节痛、肌痛、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肾炎、肝脏毒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
国外6000多例患者参与的临床研究表明,尼扎替丁分散片耐受性良好。患者服用尼扎替丁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和荨麻疹,其发生率分别为0.2%和0.5%;安慰剂作对照,患者贫血和荨麻疹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0.1%,差异有显著。 |
|
禁忌 |
尚不明确。 |
对本品或其它组按H2受体拮抗剂过敏者禁用。 |
|
成分 |
本品的主要成份为:西咪替丁。其化学名称为: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代]乙基]-N-氰基胍。 |
尼扎替丁。 |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片或加有着色剂的淡蓝色或浅绿色片,或为薄膜衣片。 |
本品为片剂 |
|
注意事项 |
1.癌性溃疡者,使用前应先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对本品清除减少减慢,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因此更易发生毒性反应,出现眩晕、谵妄等症状。 3.诊断的干扰:口服15分钟内胃液隐血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血液水杨酸浓度、血清肌酐、催乳素、氨基转移酶等浓度均可能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则可能降低。 4.为避免肾毒性,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肾功能。 5.本品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 6.本品的神经毒性症状与中枢抗胆碱药所致者极为相似,且用拟胆碱药毒扁豆碱治疗可改善症状.故应避免本品与中枢抗胆碱药同时使用,以防加重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7.下列情况应慎用: (1)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患。 (2)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西咪替丁的骨髓毒性可能增高。 (3)器质性脑病。 (4)肝肾功能损害。 |
1、应用本品钱需排除胃恶性肿瘤。 2、因本品主要经肾脏排泄,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用药。 3、肝肾综合征患者服用本品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清楚。本品部分在肝脏代谢。肾功能正常且无合并症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与正常者相似。 4、服用本品后尿胆素原测定可呈假阳性。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