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30mg(以C19H20N2O3S计) |
5mg*30片 |
|
生产企业 |
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10048 |
国药准字H2019341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瑞彤盐酸吡格列酮片主要适用于单靠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患者的治疗。可单独治疗或与磺酰脲类降糖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合用治疗。 |
适用于治疗有WHOII级或III级症状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用以改善运动能力和延缓临床恶化。 |
|
用法用量 |
盐酸吡格列酮片单独治疗,起始剂量,每天15~30mg,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漏服,无须增量,仅需服用当日用量。视患者的血糖情况,可调整剂量,但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45mg。联合治疗:1.磺酰脲类:维持原磺酰脲类降糖药用量,每天服用本品15~30mg。如出现低血糖,调整磺酰脲类降糖药的用量。2.二甲双胍:维持原二甲双胍用量,每天服用本品15~30mg。如出现低血糖,调整二甲双胍的用量。3.胰岛素:维持原胰岛素用量,每天服用本品15~30mg。如出现低血糖或血糖降到100mg/dl时,胰岛素减量10~25%。应用本品治疗Ⅱ型糖尿病,根据患者的降糖反应,建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长时间治疗应每三个月检测HbA1C水平。 |
成人:起始剂量为空腹或进餐后口服5mg每日1次;如果耐受则可考虑调整为10mg每日1次。药片可在空腹或进餐后服用。不能对药片进行掰半、压碎、或咀嚼。没有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进行过高于10mg每日1次剂量的研究。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的过程中要进行肝功能的监测。已存在肝脏损害:不推荐在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应用。目前尚无在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应用信息;但是,此类患者对安立生坦的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加。 |
|
副作用 |
本品单独治疗,副作用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头痛、鼻塞、肌肉痛、牙不适;咽炎偶有发生。与磺酰脲类降糖药合用,中度低血糖的发生率在1~2%。本品15mg/日与胰岛素合用,低血糖发生率在5%;30mg/日组在8%。 |
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仅有鼻充血呈剂量依赖性。与安慰剂组相比,安立生坦片治疗组中仅有少数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与肝功能检测有关。上市后经验:下述不良反应是在获得批准后的使用过程中被识别的:液体潴留,心衰(与液体潴留相关),超敏反应(如血管性水肿、皮疹),以及贫血。因为这些自发报告的反应来自规模大小不确定的人群,因此不可能估算出非常可靠的发生率、或确定一个与药物接触相关的因果关系。 |
|
禁忌 |
对本品或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禁作。 |
妊娠分类X。在妊娠妇女中应用可能会导致胎儿损害。安立生坦口服剂量分别在大鼠≥15mg/kg/日,以及在兔子≥7mg/kg/日时有致畸作用;目前没有关于更低剂量的研究。在两个种属动物中都可以观察到下颚、硬腭和软腭、以及心脏和大血管的畸形,以及胸腺和甲状腺的形成障碍。致畸性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类作用。目前没有关于在妊娠妇女中应用的数据。本品禁用于确实或可能已经怀孕的妇女。如果在妊娠期间应用安立生坦片,或在应用过程中怀孕,患者应该被告知可能会对胎儿产生的危害。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必须排除妊娠,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以及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吡格列酮,其化学名为(±)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 -2, 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 |
详见说明书 |
|
性状 |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
本品为黄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
|
注意事项 |
本品只有胰岛素存在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因此本品不适用于治疗I型糖尿病及其引起的酮症酸中毒。1.低血糖:盐酸吡格列酮片与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血糖药同用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应减少合用药的用量。2.排卵:胰岛素抗性的绝经妇女患者,应用本品可能会恢复排卵。因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如果不采取避孕措施,可能有怀孕的危险。3.血液学:应用本品在开始治疗的4~12周,可能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2~4%,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此与增加血容量有关,但无血液学临床意义。4.水肿:浮肿患者慎用。5.心脏:应用本品,会增加血容量和心脏前负荷,可能诱发心脏肥大,而其临床意义尚未确定。6.肝脏:噻唑烷酮类的另一个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在治疗特异质的患者中,具有异常的肝毒性,严重的导致肝衰竭,致肝移植或死亡。盐酸吡格列酮几乎无肝脏毒性或转氨酶升高。尽管本品肝脏毒性很低,但对于特异质的病人,应用本品治疗的第一年,提醒患者和医师每两个月做一次肝功检查。 |
血液学改变:在应用其它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会出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的下降,此类现象在临床试验中也有出现。这些指标的下降出现在开始治疗后的前几周,之后则保持稳定。在为期12周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血红蛋白与基线时相比平均下降0.8g/dL。有7%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10%的患者每日剂量为10mg)出现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与基线相比降低幅度>15%,并且绝对值低于正常值低限),而与之相比安慰剂组仅有4%的患者发生此类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原因,但它似乎不是由于出血或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