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 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规格 |
按C16H19N3O4S计算 0.25g |
0.125g(按C16H17N3O4S计) |
|
生产企业 |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 |
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7023721 |
国药准字H1302052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该品为口服制剂,不宜用于重症感染。 |
|
用法用量 |
宜空腹口服。常用量:成人每次2粒,儿童6—12岁1粒。2—6岁2/3粒每日三次。1岁以下儿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05—0.15g,分3—4次服用。或遵医嘱。 |
成人剂量:口服,一般一次250~500mg(2~4粒),一日4次,高剂量一日4g(32粒)。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减量用药。单纯性膀胱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及链球菌咽峡炎患者每12小时 500mg(4粒)。 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皮肤软组织感染及链球菌咽峡炎患者每12小时口服12.5~50mg/kg。 |
|
副作用 |
1.本品不良反应与西林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过敏性休克偶见。 2.胃肠道反应如舌炎、胃炎、恶心、呕吐、肠炎、腹泻及轻度腹痛等也较多见。 3.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少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
1.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少数患者有光敏反应。4.偶可发生:(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幻觉、震颤。(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3)静脉炎。(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5)关节疼痛。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
|
禁忌 |
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或青霉素皮肤实验阳性患者禁用。 2.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禁用。 3.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
对头孢菌素过敏者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 |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氨苄西林。 |
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氨苄 |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 |
本品为胶囊剂 |
|
注意事项 |
1.庆大霉素: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均可使庆大霉素失活。 2.葡萄糖液(pH3.2;5.5):在酸性介质中氨苄青霉素易失活,降低疗效。 3.维生素C:可使氨苄青霉素失活或降效。 4.四环素:能降低青霉素治疗肺炎、脑膜炎和猩红热的疗效。食用纤维;可降低口服氨苄西林的吸收。 5.平衡液:其乳酸根可促进氨苄青霉素钠水解降效(30分钟降到75%)。 6.消炎痛:可延长青霉素半衰期,使血药浓度升高。 7.阿司匹林:可使青霉素血要浓度升高,延长青霉素的半衰期从44.5分钟到72.4分钟(竞争肾小管分泌)。 8.红霉素:可降低青霉素疗效。 9.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